2008-2009学年度潍坊市奎文区初中学段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人教版,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该选项字母代号填在答题表内。
1.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经用“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来评价某位封建帝王。这位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高宗 D.唐玄宗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句描绘的盛世景象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历史小话剧《赶考途中》如下图设计,该剧所反映的这一现象最早开始于
时间:……
地点:去京城赶考的路上
人物:张公子、李公予、书童
旁白:张公子,世家大族子弟,带着书童张二,去京城赶考。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4.自古以来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制成曲辕犁,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B.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强管理
C.明代从外国引进马铃薯、花生、玉米等作物,推广种植
D.清朝中期以后,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的诗却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创作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6.小明看了电视剧《贞观长歌》后,对唐朝的历史很感兴趣。想了解唐朝的历史可以翻阅
A.《史记》 B.《春秋》 C.《尚书》 D.《资治通鉴》
7.两宋时期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澶渊之盟反映的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8.学习历史,不可忽视教材附录中的“大事年表”。查阅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公元96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应是
A.北宋建立 B.元昊建立西夏 C.元灭南宋 D.金灭北宋
9.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的
A.江浙一带 B.四川地区 C.两广地区 D.都城东京
10.如果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的经历中可能有
①经常逛夜市
②骑骡子出门旅行,住邸店
③在“勾栏”中听杨家将的故事
④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参加科举考试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瓦舍勾栏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的儿位君王。其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13.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部旷世之作,反映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这幅画的作者是
A.闹立本 B.吴道子 C.张择端 D.赵孟钴
14.意人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行纪中写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东京 B.临安 C.泉州 D.大都
15.明朝时期,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列属于明太祖集中君权措施的是
A.实行郡县制 B.建立行省制度 C.废丞相,设锦农卫 D.设立军机处
16.清朝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推残了人才。对它的下列解释,最准确的是
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 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因文字犯罪被捕入狱 D.为加强文化专制而设立的监狱
17.“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哄儿谣反映的历史故事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靖难之役
18.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一个港口”是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19.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是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
20.概括各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是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18分,第23小题15分,第24小题17分,共60分。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 元世祖时,下令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的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从材料一中,你得到哪些关于大运河的历史信息?(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当时统治者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诗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简要说明你的理由。(6分)
(3)据材料三分析,元世祖开凿“新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约2.7万-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到达范围
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牙买加等地
材料三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举出反映该政策的典刑史实两例。(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次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2分)推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
(4)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2分)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3分)
(5)为加强对A、B两处地区的管辖,乾隆帝、康熙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24.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后,某校七年级(2)班对其中的“科技”和“文化”分成两部分进行了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科技组:
(1)请你将下列古代科技成就按不同时期归类(填序号)(5分)
隋唐时期:______________;宋元时期________________;明清时期:________________。
(2)据资料显示,国外的众多媒体在评价中国封建社会科技发展时,都不约而同地把“宋元”时期定为最高峰,你认为原因是什么?(4分)
文化组:
(3)“唐诗宋词接元曲,明清小说达顶峰。”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主流形式。从上述文学形式中任意选择三种,分别举出杰出作品及其作者各一例。(6分)
(4)你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有何感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