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临沂市沂水七年级历史单元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列对应的表格内)

1.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该皇帝是

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试题详情

2.我国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宋朝

试题详情

3.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创立科举制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重视人才的培养

试题详情

4.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试题详情

5.某班要出版一期介绍西藏历史知识的黑板报,其中有一个“唐与吐蕃”的小专栏,请你帮他们推荐一下可以选用的素材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②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③唐蕃会盟④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⑤在拉萨设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6.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北人南迂为南方补充大量的劳动力   B.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C.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         D.“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

试题详情

7.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成为世界嘱目的焦点。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A.会子                   B.关子                   C.交子            D.人民币

试题详情

8.假如有一天你去参观刚刚出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文物展览,你一定不会看到

A.吴国的青瓷羊          B.唐朝邢窑白瓷   

C.宋朝冰裂纹瓷器        D.明朝青花海水行龙纹

试题详情

9.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他介绍的是哪一个朝代的生活?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试题详情

10.11世纪中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它的发明者是

A.蔡伦                  B.沈括                   C.毕升           D.郭守敬

试题详情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试题详情

12.2008年3月14日,“藏独”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策划了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企图分裂祖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行政区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试题详情

13.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确的一组为

A.隋――西晋――秦――元    B.西晋――隋――元――秦   

C.秦――隋――西晋――元    D.秦――西晋――隋――元

试题详情

1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试题详情

15.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隋朝的科举制  D.元朝的行省制

试题详情

16.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闻名于世的科技发明,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张衡发明地动仪②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③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④发明雕版印刷术⑤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 

A.③⑤①②④         B.①④③⑤②         C.①⑤④③②   D.①③④②⑤

试题详情

17.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试题详情

18.下列各朝代设置的机构中不属于特务机构的是:①三省六部②市舶司③锦衣卫④东厂⑤军机处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试题详情

19.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A.平息了东南沿海倭寇     B.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统一了女真各部

试题详情

20.2009年是澳门回归10周年,你知道曾经侵占澳门的是哪个殖民者吗?

A.英国殖民者         B.荷兰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沙俄殖民者

试题详情

21.郑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足迹最远到达

A.菲律宾群岛                B.波斯湾沿岸   

C.印度半岛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试题详情

22.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历史上签订了许多条约,其中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是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试题详情

23.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与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驱逐了殖民势力

C.增进了中外友好交往         D.巩固了清朝海防

试题详情

24.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区域包括

A.西藏            B.黑龙江                C.蒙古            D.新疆

试题详情

25.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下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试题详情

26.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吃到的玉米、甘薯。最早应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试题详情

27.现在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长城建成于

A.战国            B.秦朝                   C.宋朝            D.明朝

试题详情

28.“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C.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试题详情

29.“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史记》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试题详情

30.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

3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所描绘的两位唐代文化使者分别是谁?

试题详情

(3)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和目的分别是什么?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有什么消极影响?

(4)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试题详情

(2)依据图一、二,指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个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 

(2)材料二中的机构是哪一个朝代的哪个皇帝设立的?

(3)材料三抨击的是哪一制度?清朝前期为了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4)从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看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试题详情

33.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时期。中央政府为了维护祖国统一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清时期,我国的边疆相继遭到哪几个国家的侵略?

(2)明朝和清朝为抗击外国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

(3)简要概括清政府对西藏加强管理的史实。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