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滕州市奎文北区第二学期七年级学业检测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据此回答1~7题。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北京                   B.杭州                   C.洛阳                   D.南京

2.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开通大运河

3.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写的是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该诗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5.某班要出版一期介绍西藏历史知识的黑板报,其中有一个“唐与吐蕃”的小专栏,请你帮他们推荐一下可以选用的素材

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②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

③唐蕃会盟           ④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⑤在拉萨设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6.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素材中与唐朝无关的是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

C.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D.戚继光抗击倭寇

7.“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人们对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这座石拱桥修建于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据此回答8―13题。

8.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完成于

A.五代十国                                               B.隋唐时期

C.宋朝                                                      D.魏晋南北朝时期

9.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A.辽                       B.西夏                   C.金                       D.元

10.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B.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C.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         D.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12.下列属于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是

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B.定国号为元

C.灭亡金                                                   D.灭亡南宋

1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元朝时融合形成的是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14.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下列不属于宋代科技成就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罗盘                   C.火器                   D.火药

15.“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臣之精力,尽于此书”的书是

A.《史记》              B.《宋书》              C.《二十四史》       D.《资治通鉴》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据此回答16―25题。

16.自1405年到1433年,一支船队历经亚、非30余国,涉10万余里,七次英雄式的远航,远及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带领船队完成这一世界航海史上壮举的杰出人物是

A.鉴真                   B.玄奘                   C.戚继光                D.郑和

17.某班级晚会上有“为历史人物找家”的节目,其中已有①康熙②戚继光,根据你的判断,下列人物可以和他们归于一类的是

A.司马迁                B.北魏孝文帝         C.郑成功                D.唐太宗

18.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19.下列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搭配正确的是

A.顺治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康熙帝――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雍正帝――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D.乾隆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20.鸦片战争前夕,有一艘外国商船来华贸易,它只能在哪一指定口岸卸货?

A.上海                   B.宁波                   C.厦门                   D.广州

21.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是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的。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A.圆明园                B.颐和园                C.故宫                   D.天安门

22.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3.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史实?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玄奘西游

24.某同学准备撰写关于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情况的小论文。下列文献资料中,他可以查阅的是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25.下列四大文学名著中,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的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第Ⅱ卷共3小题,第26小题14分,第27小题14分,第28小题22分,共50分。

26.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请回答:

(1)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创立_________制度,君主专制得到加强。(2分)

(2)明太祖是怎样加君权的?(8分)

(3)清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清《海防纂要》

 

材料三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分)

材料二    “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法兰西思?培根

材料三    下图描绘的是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的情景。图中有一根中间打通的长竹竿,从地面插进矿井深处,这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

试题详情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发明的。(4分)这项发明有哪些优点?(4分)

(2)材料二中的“这三种东西”是指哪三大发明?(6分)

(3)材料三出自明朝的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外国学者如何评价这部书?(6分)

(4)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聪明的你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很多创意或小发明,写一个与大家一起分享吧。(2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