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聊城市阳谷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一、选一选:(答案唯一。每题1分,共34分)

1.有很多朋友叫“国庆”,是因为他们出生在国庆节那天。那么在这些叫“国庆”的朋友中,最大的今年(2009年)应是多少周岁?(    )

    A.57                       B.58                       C.59                       D.60

试题详情

2.2008年9月,“神州七号”成功着陆,五星红旗再一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又一次奏响。那你知道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决定吗?(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试题详情

3.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    )

    A.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西藏地区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西藏人民欢迎解放军进入西藏

    D.人民军队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试题详情

4.2008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多少周年纪念日?(    )

      A.55                       B.56                       C.57                       D.58

试题详情

5.“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主要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系?(    )

      A.彭德怀                B.林彪                   C.刘伯承                   D.朱德

试题详情

6.1950年,中央人政府颁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

      A.《中国土地法》                                      B.《中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试题详情

7.我国彻底废除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土地改革完成后

      C.抗美援朝后                                            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试题详情

8.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

A.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

试题详情

9.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所形成的东北工业基地的中心是(    )

      A.鞍山大型轧钢厂                                     B.长春第一汽车厂

      C.鞍山钢铁公司                                       D.沈阳第一机床厂

试题详情

10.慰问“一五”计划期间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工业区职工,你主要应该到祖国的哪个地区?(    )

      A.东南沿海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试题详情

11.2006年l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主义建设”,那么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82年

试题详情

1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摧毁                   B.租赁                   C.没收                   D.赎买

试题详情

14.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业战线尤为突出的是(    )

    A.钢铁工业            B.煤炭工业            C.石油工业            D.桥梁工业

试题详情

15.结束了中国靠“洋油”时代的重大事件是(    )

      A.大庆油田的建成                                     B.胜利油田的建成

      C.中原油田的建成                                     D.华北油田的建成

试题详情

16.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孔繁森                   D.焦裕禄

试题详情

17.1971年9月13日,叛党叛国,仓皇出逃,最后机毁人亡的反革命集团的头目是(    )

    A.林彪                   B.王洪文                C.张春桥                D.姚文元

试题详情

18.“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此诗中的豺狼是指(    )

    A.帝国主义势力                                        B.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

    C.林彪反革命集团                                     D.江青反革命集团

试题详情

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纠正了“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B.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C.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试题详情

20.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的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试题详情

21.20世纪70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

      A.安徽肥西            B.安徽风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试题详情

22.有关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C.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                          D.农民的产品全部上交

试题详情

2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个体手工业          B.资本主义工商业     C.个体商业            D.国有企业

试题详情

24.1987年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提出了(    )

      A.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改革开放问题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试题详情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是(    )  

      A.四项基本原则        B.经济建设            C.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

试题详情

26.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是(    )

      A.马列主义                                               B.邓小平理论

      C.毛泽东思想                                            D.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试题详情

27.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试题详情

28.2008年3月在西藏拉萨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意图是挑拨藏族同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分裂祖国。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待西藏一直给予特殊照顾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指(    )

    A.人大制度,中共领导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D.一国两制政策

试题详情

29.1997年回归祖国的是(    )

    A.英国侵占的香港                                     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英国侵占的澳门                                        D.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试题详情

30.“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

    C.“一国两制”构想适合港澳区情                D.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试题详情

3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

试题详情

32.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和台湾的两个民间团体开始对话,即后来的“汪辜会谈”,推进两岸经贸和科技文化的交流。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是(    )

      A.首先实行“三通”的原则                           B.贸易往来,平等互利的原则

      C.和平共处,互不干涉的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试题详情

33.按历史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抗美援朝  ②开国大典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四五”运动

      A.①④②③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试题详情

34.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应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人民公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试题详情

二、填一填:(每空l分,共8分}

35._________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________年底,我国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_________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试题详情

36._________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__________的基本完成,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________召开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试题详情

37.实行改革开放后,针对出现的____________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了实现_________,他又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试题详情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4分)

38.小华问:“小红同学,1951年以谁为首席代表的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小红答道:“十世班禅。”

判断(    )

试题详情

39.小明问:“小华同学,你知道1950年,悍然指挥所谓‘联合国军’侵略朝鲜的是哪个国家吗?”   

小华答道:“美国。”

判断(    )

试题详情

40.小红问:“小明同学,哪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小明答道:“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判断(    )

试题详情

41.小明问:“小红同学,你知道是谁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策。”的吗?”

小红答道:“毛泽东。”

判断(    )

试题详情

四、学以致用:(共l4分)

    “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44.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据此回答:

(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 

(2)1958年前后,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过哪些严重失误?(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该时期的两大任务是什么?(2分)

(4)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最终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条道路具体指什么?谁为这条道路的成功探索做出了杰出贡献?(2分)

(5)通过以上回答,你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3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