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夏津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的( )
A.国徽 B.国旗 C.代国歌 D.首都
2.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参战是因为( )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3.某班表演历史话剧《上甘岭》,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
A.彭德怀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4.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
6.当前,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历史上中国结束了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的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大庆油田的建成 D.胜利油田的建成
8.2006年,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在一期节目中,曾问一位挑战选手这样一个问题:今年(200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
A.56周年 B.57周年 C.58周年 D.59周年
10.十一届二中全会后,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11.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 )
A.实行改革开放 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纠正了“左”倾思想路线 D.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3.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所针对的问题是( )
A.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B.党内“左”倾错误
C.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姓“资”和姓“社”问题 D.党内右倾错误
14.“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
A.制定五年计划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对私营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16.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17.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下列哪一项政策或方针( )
A.民族区域自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科教兴国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8.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为了解决下列什么问题( )
A.民族地区发展 B.外交工作重点 C.祖国统一大业 D.国防工业建设
1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 )
①促进民族团结 ②缩小东西差距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 ④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20.“你好,台湾”网站登录了许多信息,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信息( )
①汪辜会谈 ②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③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A.①③②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③①④②
二、填空题(共10个空,每空1分,计10分)
21.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_______________为代国歌。
22.抗美援朝部队在_________指挥下,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军赶回到________附近。
23.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为___________恢复名誉,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1958年总路线的内容:“__________,力争上游,_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26.______________,橡胶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29.1976年10月,________ _________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三、材料分析题
四、问答题(7分)
32.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请回答:
(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2)他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分)
33.中国共产党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1957―1966年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农村分别实行了哪些重要政策?各有哪些主要影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