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淄博市临淄区第二学期初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1、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A.清朝统治被推翻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试题详情

2、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新中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香港、澳门回归

试题详情

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表明祖国大陆已全部解放
C.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试题详情

4、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试题详情

A.八路军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B.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C.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事迹  D.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试题详情

5、下表为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试题详情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试题详情

7、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

① 和平解放西藏    ②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 建立经济特区    ④ 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8、下列政策中属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举的是

A.拍卖               B.兼并               C.赎买              D.没收

试题详情

9、下列选项中搭配不当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试题详情

12、八大后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最突出的是

A.石油工业   B.新兴的电子工业      C.原子能工业      D.航天工业

试题详情

13、从下列人物身上我们应学习的主要精神是

试题详情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公而忘私,乐于奉献

C.善于改革,勇于创新            D.反腐倡廉,崇尚节俭

试题详情

15、中国共产党历史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A.彭德怀       B.邓小平       C.谭震林         D.刘少奇

试题详情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改革开放

试题详情

17、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试题详情

19、下列城市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A.杭州             B.深圳              C.武汉                D.南京

试题详情

20、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50年代看天上,70年代看挂钟,80年代看手上,90年代看手机。这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C.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D.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试题详情

21、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          B.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试题详情

22、中共“十三大”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是指

A.“一国两制”    B.民族平等    C.经济建设          D.睦邻友好

试题详情

2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

试题详情

24、“你可知Mac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Maco”回归祖国是通过何种制度实现的

A.社会主义制度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试题详情

25、“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

A.新中国的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   C.香港、澳门回归   D.西藏和平解放

试题详情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材料三:

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还贷

交售粮食

1976年

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斤

(1)材料一中的新闻报道是否真实?这种“高产纪录”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危害?(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5分)

(3)材料三1979年与1976年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说说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都有哪些?(2分)

试题详情

29、(12分)【改革开放  走向辉煌】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展览一:追根溯源  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2分)

(2)展览二:领袖风采

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以下哪副图片?(2分)本题应选择字母序号为(__)的图片。

试题详情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展览三:农村巨变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交售粮食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0000斤

 请问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推行了什么制度?(2分)

(4)展览四:开放窗口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其中的一座城市。(2分)

(5)展览五:统一大潮

试题详情

 

上述图片表明哪个地区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其历史意识是什么?(4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