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棠;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理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答案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

  A.尧               B.舜               C.禹                 D.黄帝

试题详情

2.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试题详情

           

     ①青铜农具            ②石斧、石锛               ③六角形铁锄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试题详情

3.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

  A.秦始皇嬴政           B.汉武帝刘彻         C.唐太宗李世民    D.元世祖忽必烈

试题详情

4.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清初实行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

试题详情

5.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是与哪一次侵略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试题详情

6.下列四组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邓世昌――黄海海战

  C.李鸿章――洋务运动         D.陈独秀――戊戌变法

试题详情

7.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常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书写于1919年的对联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战胜利

试题详情

8.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交通破袭战”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淮海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试题详情

9.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试题详情

11.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试题详情

12.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他多才多艺,在艺术和科学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百科全书的人物、其著名的绘画代表作品是

试题详情

                  

A.《大卫》      B.《蒙娜丽莎》    C.《掷铁饼者》    D.《西斯廷圣母》

试题详情

13.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国庆节都是为了纪念本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主题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的发表      B.美国――《独立宣言》的颁布

    C.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试题详情

14.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试题详情

14.8

试题详情

8.4

试题详情

7.1

  A.海外殖民战争                    B.工业化及城市化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试题详情

15.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爱迪生点燃世界”的创造是

试题详情

    A.改良蒸汽机

    B.研制汽车

    C.发明白炽灯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试题详情

16.19世纪中期,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有

    ①日本明治维新    ②美国南北战争     ③俄国1861年改革    ④中国洋务运动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17.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试题详情

18.《虎!虎!虎!》是一部有关二战中令美国蒙羞的影片,它描述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一战场战争的爆发?

    A.苏德战场       B.太平洋战场     C.北非战场    D.欧洲第二战场

试题详情

19.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 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西方的经济封锁

试题详情

20.2009年是世界生物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也刚好是其作者诞生200周年。人们要为他“发表”和“诞生”举行纪念活动的大科学家是

试题详情

             

A.哥白尼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试题详情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宋代时,市坊制度被打破,城市更加繁荣。

试题详情

22.在下图所示刊物《新青年》上提出过的著名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试题详情

24.莎士比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神曲》。

试题详情

25.1787年,第一部美国宪法出台,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试题详情

26.丹麦是第一个将社会福利用法律加以保障的国家,是北欧福利国家的典型。

试题详情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北魏贾思勰的著作《         》,总结了秦汉以来农业生产的经验。明朝徐光启的著作《         》,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

试题详情

28.1905年8月,        在日本宣告成立,推举孙中山担任总理。1921年7月,     

    正式成立,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试题详情

2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战役。苏德战场的         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战略转折。

试题详情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1分)并在思想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1分)

(3)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他在位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开创了唐初的繁荣时代,史称什么?(1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1分)

试题详情

31.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2分)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1分)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2分)

(3)展望来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1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