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试卷
历史
第Ⅰ卷(客观题 共3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已经会使用火 B.已经开始过定居生活
C.已经有了私有财产 D.已经开始过农耕生活
2.史书记载,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汉武帝如此尊重他,主要是因为董仲舒
A.率领军队,打击匈奴 B.推动实现大一统
C.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务 D.编成了《史记》
3.公元五世纪,鲜卑族人纷纷把姓氏改为“元”、“陆”或“刘”等等,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的推动 B.秦始皇的要求
C.孝文帝的改革 D.康熙帝的命令
4.某导演计划在2009年拍摄一部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为主题的故事片。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电影中的男主角最有可能是
A.蔡伦 B.李时珍
C.宋应星 D.王羲之
5.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隋朝大运河”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
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6.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意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7.某班组织一场朗诵会,小张同学朗读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据你所知,此作品的体裁属于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明清小说
8.如果我们想说明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下列哪些史实可作为证明材料
①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 ②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③册封藏族宗教首领达赖和班禅 ④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郑成功和左宗棠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共同的贡献是
A.收复失地,维护国家主权 B.坚决同民族分离势力斗争
C.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D.抗击侵华日军,取得重大胜利
10.近代史上,一位日本企业家在苏州开办了纺织厂。你认为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前 B.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新中国成立初
11.某班同学打算组织一次以近代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为主题的论坛活动。他们不需要准备的材料是
A.戚继光平息倭患 B.康有为的变法思想
C.孙中山建立同盟会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A.五四运动纪念馆 B.南昌起义纪念馆
C.淮海战役纪念馆 D.渡江战役纪念馆
13.1940年12月,中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时事新闻是
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B.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平津战役开始
15.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推动了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6.下图是根据盐城市某县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年份。对此,你的正确判断是
A.1958年水稻生产实现大丰收 B.袁隆平作出重要贡献
C.此表反映情况属实 D.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
17.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过的材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图一 《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图二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A.“中美较量” B.“中华振兴” C.“中法关系” D.“中日友好”
18.下面一段是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一个宗教的教义:“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此教义属于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9.同桌给你出了一个谜语,谜面是:“她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她是奥林匹克的故乡,奥运火炬在那里点燃。”谜底是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古埃及 D.古印度
20.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航线由哥伦布首先开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后,英国开始确立
A.封建制度 B.君主专制制度 C.君主立宪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22.小王在作文里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作了一番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市民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 B.工厂机器轰鸣,浓烟滚滚
C.火车不时从身边呼啸而过 D.飞机常在蓝天翱翔
23.学生甲: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所以对这次改革应肯定为主。
学生乙:这次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所以应基本否定。你的正确判断是
A.甲、乙俩人观点都错 B.甲对,乙错
C.甲、乙俩人观点都对 D.甲错,乙对
24.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工业生产提供的新型动力是
①蒸汽动力 ②电力 ③内燃机动力 ④原子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英国科学家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牛顿在科学上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A.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B.发现力学三定律
C.提出生物进化论思想 D.创立相对论
26.有一本书记述道:1917年俄国……,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冲击下被缓缓打开……。这个历史事件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巴黎公社革命
C.彼得格勒起义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7.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速度、低通胀 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信息化和全球化 D.高速度、低失业率
28.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强
C.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D.国际经济秩序合理
29.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主要措施出台的先后顺序是
①杜鲁门主义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实施 ③北约组织建立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②③
30.名画《格尔尼卡》展出时,现场一位德国将领问作者:“这是您的杰作吗?”画家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作。”这位画家是
A.达?芬奇 B.达利 C.毕加索 D.德莱塞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要求:判断正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31.为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秦始皇开始实行分封制。
32.“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33.下面两个同学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原因的分析都是正确的。
34.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35.当今世界,中东地区矛盾异常复杂,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印巴分治。
第Ⅱ卷(主观题 共25分)
三、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6题9分,第37题7分,第38题9分,共25分)
3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人,多至五六百人。使团成员的素质较高,以便更好地吸取唐朝文化。
――人教版七下教材
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1980年的深圳 今天的深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唐朝来的目的是什么?(1分)请再举出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两则事例。(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所经历的三个层次。(3分)
(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说明深圳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2分)发生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8.和平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和普遍梦想。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进一步走向文明与成熟。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形势图
材料二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1ㄍ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ㄍ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材料三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人教版九下教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欧洲出现了什么政治形势?(1分)这一形势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1分)
(2)材料二反映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什么特点?(2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三表明美国实行什么政策?(1分)你如何看待这一政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