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莱芜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适合担当《人与自然》栏目主持人的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试题详情

2.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曹操没能做到

A.官渡之战击败袁绍                                    B.基本上统一北方

C.指挥赤壁之战                                           D.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试题详情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

A.大运河                   B.灵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

试题详情

4.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试题详情

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D.明朝科举考生的私人答卷分成八个部分

试题详情

6.下图所示为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对它的正确评价是

试题详情

A.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试题详情

7.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清政府

试题详情

A.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驻兵保护

试题详情

8.“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试题详情

9.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试题详情

10.七年级某班的同学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展开了讨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试题详情

11.下表为我国1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

年份

粮食

植物油

猪肉

1957年

203

试题详情

2.4

试题详情

5.1

1960年

试题详情

163.5

试题详情

1.85

试题详情

12.下列政治制度与下图有关的是

试题详情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试题详情

13.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③中美建交  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试题详情

14.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发现的

A.英国资产阶级                                           B.文艺复兴

C.美国南北战争                                           D.殖民掠夺与扩张

试题详情

15.使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最早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民法典》

试题详情

16.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在展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是蒸汽机,水力纺织机机械等新产品。它们的出现与下列事件有最直接联系的是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信息产业革命

试题详情

17.“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国际歌》。欧仁?鲍狄埃创作这首歌与下列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俄国十月革命

试题详情

18.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的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试题详情

19.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总统的人。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①起草《独立宣言》                                     ②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④参加雅尔塔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20.某校历史小组准备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图片展”,下列事件与主题不符的是

A.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21题6分,22题7分,23题7分,24题9分,共30)

(2)图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1分)

材料三  ……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1分)

(4)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你列举两项清政府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2分)

试题详情

22.以下这些珍贵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见证了历史。仔细观察,完成相关问题。(7分)

试题详情

(1)请依次写出以上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4分)

(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90年代前的北京。简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意义。(3分)

试题详情

23.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8分)

(1)写出两项宋元时期由中国传播到欧洲的科学文化成就。(2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试举一例。(1分)

(2)兴起于欧洲的启蒙运动,对东西方的历史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8世纪末,受启蒙思想影响,西方出现了哪些重大的革命运动?(2分)19世纪末,中国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是谁?(1分)

(3)2008年第2期《探索》刊出了篇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的文章,其中写道:“160年过去了,时空条件已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这个共产主义幽灵没有走,依然在世界徘徊。”这个“共产主义同幽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如何被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发展的?(2分)

试题详情

(3)你对材料三中的“反对者们”的做法是否赞同?请说明你的理由。(2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