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东省中考统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2页为选择题,15分;第Ⅱ卷4页为非选择题,35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编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1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

A.炎帝陵          B.黄帝陵          C.始皇陵          D.中山陵

试题详情

2.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曹操没能做到

A.官渡之战击败袁绍               B.基本上统一北方

C.指挥赤壁之战                   D.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试题详情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郑国渠

试题详情

4.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D.明朝科举考生的答卷分成八个部分

试题详情

5.“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试题详情

6.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试题详情

7.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试题详情

8.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其理论依据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的构想

试题详情

9.从南昌起义开始创建的人民军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是

A.人民解放军海军                B.人民解放军空军

C.装甲部队                       D.战略导弹部队

试题详情

10.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发现的?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文艺复兴      C.宪章运动     D.殖民掠夺与扩张

试题详情

11.使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最早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民法典》

试题详情

12.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在展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是蒸汽机、水利纺织机械等新产品。它们的出现与下列事件有最直接联系的是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D.信息产业革命

试题详情

13.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的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试题详情

14.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四届总统的人。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①起草《独立宣言》②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④参加雅尔塔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15.某校历史小组准备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图片展”,不应选用以下哪幅图片

A.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注意事项:

试题详情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试题详情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6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9分,共35分。

(2)图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1分)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1分)

材料三 ……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1分)

(4)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你列举两项清政府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2分)

试题详情

17.以下这些珍贵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见证了历史。仔细观察,完成相关问题。(10分)

试题详情

    

图一                                  图二

试题详情

    

图三                             图四

(1)请依次写出以上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4分)

(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90年前的北京。简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意义。(6分)

试题详情

18.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0分)

(1)写出两项宋元时期由中国传播到欧洲的科学文化成就。(2分)近代以来,中国积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试举两例。(2分)

(2)兴起于欧洲的启蒙运动,对东西方的历史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8世纪末,受启蒙思想影响,西方出现了哪些重大的革命运动?(2分)19世纪末,中国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2分)

(3)2008年第2期《探索》刊出了一篇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的文章,其中写道:“160年过去了,时空条件已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这个共产主义幽灵没有走,依然在世界徘徊。” 这个“共产主义幽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如何被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发展的?(2分)

试题详情

(3)你对材料三中“反对者们”的做法是否赞同?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