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临沂市莒南县第二学期七年级阶段性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南游江都                                                B.营建东都洛阳

C.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                             D.扩大声威,彰显财富

试题详情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这句话最确切的说明了

      A.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理由                            B.隋朝大运河开凿的作用

C.唐朝对外交通相当发达                             D.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唐朝前期的几位皇帝开拓进取、与民休息,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局面。回答3―5题。

试题详情

3.“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表明唐太宗

      A.吸取隋亡的教训                                    B.看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

      C.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D.认识到君与民互为因果关系

试题详情

4.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誉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试题详情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役            B.重用人才            C.减轻刑罚            D.善于纳谏

试题详情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对外交流频繁、兼收并蓄、文化繁荣,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6―10题。 

6.日本在唐朝时大量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更好地吸取唐朝文化                     B.为了从唐朝获取更多礼物

C.为了向唐朝移民                                     D.为以后侵略唐朝做准备

试题详情

7.你认为诗句“十二街如种菜畦,百千家似围旗局”是描写

      A.唐都长安            B.隋朝赵州桥         C.扬州城                D.大明宫含元殿

试题详情

8.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内部原因是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9.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统治者推崇佛教外,还有

      A.佛经浅显易懂       B.雕版印刷佛经       C.人们盼望安定    D.道教的流行

试题详情

10.现在许多国家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开放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生产技术

五代、两宋时期是我国又一个分裂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往频繁。回答11―13题。

试题详情

11.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的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图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2.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签订的协议?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蒙古

试题详情

13.《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用大手笔描绘的人物。请你分析他们两个名字中的“靖”与“康”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事件有联系?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的建立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实现南移,当时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回答14―19题。

试题详情

14.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西汉                   B.三国                   C.宋代                   D.隋朝

试题详情

15.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撵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试题详情

16.北宋时期,居住在汴京的人在生活中能做到的有①穿麻布衣服  ②到勾栏院去娱乐③在东市、西市进行商业活动  ④商家可以沿街设铺,闹市和分散的商业点相互补充  ⑤夜晚不能进行商业活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试题详情

17.“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苏轼的这首词表达了人们在哪一节日时常有的感情?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重阳节

试题详情

18.油条是我国分布面最广,食用频率最大的早点食品。别看油条做着简单,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意即油炸秦桧,此名称反映了百姓对哪一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A.魏征                   B.岳飞                   C.杨继业                D.文天样

试题详情

19.除夕夜,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着春节晚会“守岁”。除夕夜“守岁”的风俗是源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试题详情

20.小明同学设汁了四个历史小论文的题目,其中的一个是有错误的,请你帮助他找出来

      A.武则天与无字碑                                     B.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C.赵匡胤与陈桥兵变                                 D.北宋西夏与澶渊之盟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21题l6分,22题17分,23题22分,共55分)

21.一名记者乘坐时间机器,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大唐王朝,准备采访唐太宗。记者见到了唐太宗进行了采访:

    (1)请问太宗皇帝,你准备采取什么措施选拔优秀人才呢?(2分)据说你使用的制度不是你创立的,这种制度到底形成于何时?(2分)最主要的科目是哪一科呢?(2分)

      唐太宗回答: 

    (2)当太宗皇帝知道记者来自2009年的中国时很高兴,他反问记者:我选投人才的措施对你们选拔人才,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呢?(2分)

    记者回答:

    (3)请问太宗皇帝,听说你朝有位高僧到外国去学习佛经,您能告诉我他是谁吗?(2分)他到了哪个国家呢?(2分)他的著作是什么?(2分)

      唐太宗回答:

      (4)当记者回到现实的家中以后,问他上七年级的孩子: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让孩子至少说出两条原因。(2分)

    孩子回答:

试题详情

      (1)比较材料一中对于市的设置有什么不同?(2分)这说明了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你觉得在临安的贸易中,除使用金属货币外,还可以使用什么货币?(2分)这种货币的使用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热,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试题详情

19.8%

9985785

试题详情

80.2%

唐代

3920415

试题详情

43.2%

5148529

试题详情

56.8%

北宋

11224760

试题详情

62.9%

66242%

试题详情

37.1%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4)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这一变化在什么时期已成定局?(2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