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B

   

时问: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分)   

    1.在距今约170万年的中华大地上,最有可能见到的情景是(    )

    A.半坡人正在种植粟                      B.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

    C.河姆渡人正在种植水稻               D.北京人正在烘烤兽肉

试题详情

    2.下列关于我国周口店一带的山顶洞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贫富差别严重 B.不能吃到熟食        C.能够制造骨针 D.居住在房子里

试题详情

    3.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能够使用磨制石器的包括(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4.我国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包括(    )

    A.铁铲           B.石刀                      C.石器            D.未耜

试题详情

    5.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大陆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

    A.黄帝陵         B.大禹陵                   C.中山陵       D.秦始皇陵

试题详情

    6.下列关于尧舜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品质高尚    B.生活俭朴               C.宽厚待人       D.统治残暴

试题详情

    7.下列事件,标志着“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的是(    )

    A.擒杀蚩尤    B.夏朝建立               C.启继禹位    D.“禅让”出现

试题详情

    8.周武王的主要历史活动不包括(    )

    A.讨伐商纣    B.建立周朝               C.定都镐京    D.迁都到殷

试题详情

9.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相互争战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御外族       B.“尊王攘夷”        C.统一全国    D.争做霸主

试题详情

    10.“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西的诸侯国是(    )

    A.赵国           B.韩国                   C.秦国            D.楚国   

试题详情

    11.下列关于春秋战国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各国纷纷变法                          B.秦国由弱变强

    C.诸侯国频繁征战                       D.周王室目益强大

试题详情

    1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项革命是指(    )

    A.用牛耕地    B.使用铁器               C.土地私有           D.奖励耕织   

试题详情

    13.战国时期,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    )

    A.奴隶主贵族   B.新兴地主阶级        C.广大的奴隶         D.新兴农民阶级

试题详情

    14.《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因为商鞅变法(    )

    A.承认土地私有                   B.鼓励农民开荒

    C.统一全国货币                   D.废除旧贵族特权

试题详情

    15.商朝司母戊鼎的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这三个字属于(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试题详情

    16.大篆字体出现在(    )

    A.夏朝晚期    B.商朝晚期               C.西周晚期           D.东周晚期

试题详情

    17.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有利于(    )

    A.安排农业生产 B.直接观测日食 C.完善历法                      D.促进医学发展

试题详情

    18.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    )

    A.四川成都    B.河南洛阳               C.湖北随州           D.山东临淄

试题详情

    19.下列成语故事,能够反映老子思想的是(    )

    A.以柔克刚    B.纸上谈兵           C.揭竿而起          D.破釜沉舟

试题详情

    20.战国末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    )

    A.《道德经》   B.《离骚》             C.《诗经》             D.《管子》

试题详情

    21.我国原始先民开始走出山洞搭建住所是在(    )

    A.原始人群时期 B.封建社会               C.原始农耕时代    D.奴隶社会 

试题详情

22.周平王迁都洛邑的主要原因是(    )

    A.周幽王时国势的严重衰败                B.镐京历经长期战乱残破不堪

  C.连年天灾导致人民流离失所           D.诸侯国为了争霸而轻视周王室

试题详情

    23.人们常常提到的“上古三代”开始于(    )

    A.公元前ll世纪中期                     B.公元前l4世纪前期

    C.公元前l6世纪末期                    D.公元前21世纪前期

试题详情

    24.2004年四五月间,媒体关于“保卫端午节”的连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你知道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民俗,相传是为了纪念(    )

    A.孙武           B.扁鹊                   C.孔子            D.屈原

试题详情

    25.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包括(    )

    A.“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B.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   

    C.提出“仁”的学说                   D.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

试题详情

    26.西周灭亡时的国王是(    )

    A.周文王         B.周厉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试题详情

    27.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    )

    A.尧舜时期    B.“上古时代”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代 

试题详情

    28.炎帝、黄帝部落同蚩尤之间的战争是(    )

    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涿鹿之战

试题详情

    29.下列人物中,派遣鲧治理洪水的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试题详情

    30.下列人物中,采用“堵”的方法治水失败的是(    )

    A.皋陶           B.禹                C.伯益            D.鲧

试题详情

二、材料解析题(共34分)

31.识读下图

试题详情

    请回答:

(1)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代?(3分)

(2)他曾经在哪一国家进行变法?目的是什么?(3分)

(3)他进行变法的主要政治措施有哪些?(2分)

(4)他实行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2分)

试题详情

33.识读下图

    请回答:

试题详情

 

   (1)上述文物是哪一原始先民使用的?他们主要生活在什么时代?(4分)

   (2)上述文物反映了该原始先民的哪些生产生活情况?(2分)

   (3)该文物反映了艺术与生活的什么关系?(2分)

试题详情

  三、问答题(共36 分)   

    35.李明同学前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他心里很难过。你认为可以用春秋时期的哪些观点来劝导他?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10分)

试题详情

36.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还要以“青铜文明”作为当时社会文明的象征?(13分)

试题详情

    37.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诸侯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据此回答:

  (1)春秋争霸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5分)

  (2)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争霸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