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山师附中九年级阶段检测

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7.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从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到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下列历史发展特点阶段的相关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统一国家的建立  ②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③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⑤繁荣与开放

      A.①②⑤③④         B.②①⑤④③         C.③①④⑤②            D.④③⑤①②

      8.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汉字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那么,历史上毕?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车轮排字

9.学了中国历史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不断吸引、碰撞、融合和发展过程。下列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唐蕃“合同为一家”  ②昭君出塞  ③回族的诞生  ④北魏孝文帝改革  ⑤册封达赖和班禅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④①③⑤            D.①②④③⑤

      10.今年2月23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举办“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的拍品中,出现了中国近代被“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掠走、流失海外一百多年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引发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和抗议。与这俩兽首被掠走有关的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九十年前的五月初,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  敬告国人》一文,沉痛地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震惊了全国。该材料反映的事件和引发的运动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维新变法运动               B.列强瓜分中国和义和团运动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            D.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12.著名史学家陈旭簏认为中国迈出“近代化第一步”是在反对列强侵略中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进中国而出现的。其标志应该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13.今年是新中国诞生六十周年。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确切的是(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D.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去年10月份中共中央出台“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明确了下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和原则。请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按先后顺序排列(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他  ③农业合作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③①④②

15.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西方敌对势力孤立社会主义中国的阴谋被打破了。新中国突破西方孤立阴谋的最早外交成就是

(    )

A.中国举办APEC会议                               B.中国加入WTO

C.中国恢复联和国的合法席位                      D.前苏联等国家与中国建交

16.明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是以汉字的“人”字为核心创意的,展示了本届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是“人”。请判断一下,下列那一历史事件,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法国大革命            D.工业革命

17.“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面对冲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以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采取各种措施,实施了新政。新政采取的最重要手段是(    )

      A.整顿银行,恢复借用                               B.兴建公共工程

      C.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调整和稳定农业生产

18.二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特别是随着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和冷战的结束,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列关于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B.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定型

C.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中、日、俄和欧盟等成为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33.(9分)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通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安),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千米;西到印度、伊朗等国及地中海东岸,并可直达古代罗马,总长达7000多千米。

材料二:强盛的唐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了“繁荣与开放”的辉煌,也在全世界华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自信与自豪。时刻昭示着后人,真正的强大不仅仅是经济和实力。更是视野的宽广与心胸博大。唐人在吸收异域思想文化和帮助异邦发展时的执着与真挚,都在世界文明发展中折射出东方文化独特的内涵。

材料三:中国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先后七次远涉重洋,他曾到达过亚非30多个国家。他曾经这样描述他的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波澜,若履通衢。”

(1)请说出“丝绸之路”开辟的朝代和相关事件。(2分)

      (2)请说出图中两位唐朝对外交流中的典型人物各是谁?他们在中外交流中都有哪些出色表现?(4分)

      (3)材料三所说航海家是谁?他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为什么能够“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波澜,若履通衢”?(3分)

34.(9分)材料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不只一次的发生变革。一些变化可以说是向现代化进步的,……这些变化包括:公共卫生、身体保健和食品配给的进步;基础教育和现代通讯手段的椎行:扩大了文化普及的范围,使更多的人掌握了文化;高水平的工业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商品,从最初的保温瓶、电风扇发展到手表、自行车,随后是电视机和洗衣机,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是汽车和空调。

――摘自《剑挢插图中国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带领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材料三:当年,邓小平曾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8页)回过头来看,确实是这样。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实践和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其意义决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材料一的作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请列举此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主要成就与重大失误。(5分)

    (3)邓小平所说“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开始于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其意义绝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分)

    35.(9分)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的时期。它凭借战争发展起来的庞大实力,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促使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进入了人们所说的“新经济时代”。

材料二:战败后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特别是重视科学技本,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经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从50年代中期起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材料三: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希望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互立,在以后30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

(1)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找出战后美日经济发展的原因中的相同点。(3分)说一说新经济时代的特点是什么。(2分)

36.材料一: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民意测验:评选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卡尔?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的思想家”。

    材料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起义军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中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1945年中国“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和发展。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关键时刻,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但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深了改革,而且将邓小平理论提升到一个新高度。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请写出世界上最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者。(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到农村去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原因。(2分)

    (3)材料二中提到的“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指的是什么?(1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