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烟台市招远第一学期初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试题共95分,书写质量3分,卷面安排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试题详情

2.2007年9月,全国政协常委何鸿?以6910万港元的价格,购入原属圆明园海晏堂12生肖“水力钟”喷泉的马首铜像,并决定将其捐赠给国家,受到国人的称赞。这一精美的艺术珍品是在什么战争中流失海外的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试题详情

3.七年级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试题详情

4.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割台湾”内容能让人联想起中国近代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试题详情

5.我们要体验邓世昌率领中国海军同仇敌忾、为国捐躯的悲壮历史,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黄海大战            B.威海卫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武昌起义

试题详情

6.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试题详情

7.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它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A.中山装的来历                                        B.《海国图志》的内容简介

C.“三民主义”的意义                              D.同盟会的成立

试题详情

8.2009年3月12日,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逝世84周年纪念日,初二、二班班委会决定办一期“纪念孙中山”为主题的黑板报,同学们提供的以下资料中,不便采用的一项是

9.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3周年的“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同学们再现了下列历史场景。你认为下列不应该出现的是

A.过雪山草地         B.飞夺泸定桥         C.南昌起义            D.四渡赤水河

试题详情

10.小明暑假随父母到南方参加了“红色旅游”,拍回了一部分照片,下图是其中的一幅,你认为下图是

试题详情

A.井冈山会师地方                                     B.中共七大召开地方

C.秋收起义的地方                                     D.陕北革命根据地

试题详情

11.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试题详情

12.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最主要依据是

A.国民党曾是革命的民主派                       B.国共矛盾趋于缓和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社会各阶层的要求

试题详情

13.“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是70多年前驻扎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官兵在吃饭前、睡觉前都要高呼的口号。卢沟桥事变标志着

A.北伐战争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D.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试题详情

14.张学良先生堪称中华民族的功臣,他的最大历史贡献在于

A.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B.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

C.为抗日救亡毅然发动西安事变

D.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试题详情

15.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有如下内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得到和平解决。”下列适合做小说书名的是

A.《鸦片战争的烽烟》

B.《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C.《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试题详情

16.“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72年前抗日将士那悲壮的歌声仿佛仍在永定河上回荡。当年这里发生了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双十二事变”

试题详情

17.历史学家张爷爷到某校作“抗日烽火”历史讲座,下列内容不适合在讲座中使用的是

A.血染卢沟桥         B.血战台儿庄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试题详情

18.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A.孟良崮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临沂大捷

试题详情

19.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                              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C.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原子弹                   D.国民党政府的正面抗战

试题详情

20.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通过这段话,你认为毛泽东谈论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日本投降            C.中共“七大”    D.转战陕北

试题详情

21.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谈判,其目的是

A.实现真正民主和平                                 B.为了避免内战

C.赢得备战时间,欺骗人民                       D.建立联合政府

试题详情

22.下图是《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毛泽东这次重庆之行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试题详情

A.签署了“双十协定”                                 B.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

C.签署了《共同纲领》                                 D.使中国获得了永久的和平

试题详情

23.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著名诗句,描绘的壮观场面出现于

A.辽沈战役中         B.淮海战役中         C.平津战役中         D.渡江战役中

试题详情

24.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目的是

A.为了政府管理方便                                 B.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C.为了实现三民主义                                 D.为了显示新政府的革命性

试题详情

25.在张謇的纱厂由发展到最后被吞并的过程中,帝国主义采用的手段主要是

A.武力胁迫                                               B.低价倾销原料和产品

C.技术垄断                                               D.暗中破坏纱厂的设备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试题详情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

26.小强同学暑期去北京游玩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看到题为“虎门销烟”和“金田起义”的浮雕时,深深地怀念这些活动的著名发起人,这两个活动的主要发起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7.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8.抗日战争时,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是__________;中共中央所在地,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9.在抗日斗争中,山东人民逐步建立了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铁道游击队以__________为依托,配合主力作战,推动了鲁南抗日运动的发展。

试题详情

30.20世纪40年代初,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郭沫若创作了《__________》等历史剧;茅盾创作了《__________》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试题详情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31题6分,第32题8分,第33、34、35题各7分,共35分)

材料一    关于长征有这样一组数字:“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几乎每天都有一次战斗;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3―4名战士壮烈牺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走上了一条“不断创新的长征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不断壮大、不断自我完善的道路,也是中国革命不断走向成功的道路。

材料三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成为历史,红军将士铸就的长征精神则在人们的怀念中永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的长征,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一“新长征”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将更加艰巨,要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必须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请回答:

(1)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举行过具有历史转折的会议是指_________,请你列举长征中的两次著名战例。(3分)

(2)请你结合史实说明在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人民是如何开创“不断创新的长征之路”的?(3分)

(3)今天我们所进行的“新长征”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改革开放,作为“新长征”的继任者,为什么必须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2分)

试题详情

33.(7分)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已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2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什么统一战线?(1分)

(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分裂。这两次分裂造成了什么相同的恶果?(1分)

(3)通过上述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联系祖国的统一大业,你认为这次探究有什么现实意义?(1分)

试题详情

34.(7分)下面是小李同学正在制作但尚未完成的一份《五四爱国运动简表》,请你帮他在空格中(或横线上)填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五四爱国运动简表

历史事件

试题详情

主要过程

(1)_________年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2)6月初,运动中心转到了_________,工人阶级成了运动的主力军。

口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  质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四精神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5.(7分)下列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文化科技名人,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完成下表。

著名人物

试题详情

他们的共同点

 

他们的不同点

 

应学习的精神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