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德州陵县第一学期初一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各小题1分,计20分,各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

A.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

B.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

C.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D.这一遗址在我国首都北京境内

试题详情

2.能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试题详情

3.出现原始社会“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氏族                       B.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C.人们有觉悟,互相谦让                          D.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试题详情

4.将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A.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                              B.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C.夏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朝代                   D.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试题详情

5.“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奴隶主祭祀祖先,要屠杀大量奴隶作贡品

B.奴隶主祭祀祖先,要屠杀大量牲畜作贡品

C.奴隶主死了,要杀死奴隶作殉葬品

D.奴隶主死了,要杀死牲畜作殉葬品

试题详情

6.商朝和西周时的主要手工业是

A.制陶业                B.青铜制造业          C.丝织业                D.冶铁业

试题详情

7.“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指的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试题详情

8.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使用

C.青铜农具的使用                                     D.都江堰的修筑

试题详情

9.在湖南汨罗县王笥山的祠堂,悬挂着一幅对联:“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祖。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它颂扬的是

A.司马迁                B.屈原                   C.扁鹊                   D.李白

试题详情

10.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井田制的瓦解

C.社会太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试题详情

11.看公元纪年年代尺,推断秦始皇封禅泰山的时间大约在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2.灭亡秦朝的人是

A.陈胜                   B.项羽                   C.吴广                   D.刘邦

试题详情

13.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秦始皇统一         D.汉武帝大一统

试题详情

14.西汉时王昭君前往匈奴和亲的原因是

A.为了促进汉匈两族友好相处                      B.匈奴军队在同西汉的战争中抢去的

C.西汉皇帝为图边境安宁而强迫的               D.不满西汉宫廷的黑暗而前往的

试题详情

15.两汉时期,人们称为西域的地方是指

A.当时的安西和大秦                                 B.当时的西方各国

C.现今内蒙古地区                                     D.现在的新疆和更远的方

试题详情

16.河南省南阳市市区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医圣祠”,你知道是纪念哪位科学家吗?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张衡

试题详情

17.三国时期,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试题详情

18.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进步的特点有

①分裂割据,战争不断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④东南经济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官渡之战,曹操打败了袁绍

B.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君主

C.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D.东汉末年,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不断增长

试题详情

20.当你欣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的时候,你发现画中表现的是

A.人物                   B.山水                   C.飞禽                   D.走兽

试题详情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

21.甲骨文是一种比较_________的文字,今天的_________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试题详情

22._________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人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_________。

试题详情

23.汉武帝多次派_________出使西域,公元60年,西汉政府设_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

试题详情

24.成语“风声鹤唳”出自_________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_________”。

试题详情

25.秦汉时期,数学成就显著,成书于东汉时期的《_________》是一部数学名著,《水经注》是北魏_________写的地理学专著。

试题详情

三、材料分析(7分)

26.材料一:秦代政治家李斯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大意:现在陛下出义兵,灭六国,统一天下,推行郡县,法令统一,丰功伟绩,自古未有。)

材料二:宋代史学家司马光:“重以暴秦,害圣典,疾格言,焚《诗》《书》,屠术士。”

(大意:残暴的秦朝,扼杀文化,焚烧诗书,屠杀文人)

材料三:秦朝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黼。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支柱。

(大意:生男千万不要扶养,生女勉强抚养,看不见长城下尸骨遍野吗)

请回答:

(2)结合材料三

①民谣第一句的含义是:生男不如生女。为什么?

②“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支柱”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情况?

试题详情

四、简答、论述题(13分)

27.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B分)

试题详情

28.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措施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实际上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你是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5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