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联考第一次月考(开卷)
历史试卷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经过近三年的历史知识的学习,相信你的历史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的试题是对你的历史知识水平的检测,请认真作答。在答题过程中你可以使用教材和其它资料,但不能相互借阅资料,不能有交头接耳等影响考试的行为。凡涉及中国史人名、地名、专用历史名词,出现错别字的,该得分点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烽火戏诸侯”是大家都熟悉的成语故事,诸侯们之所以能如约前往的原因是( )
A.想借机见见周王 B.诸侯想去都城求助封赐
C.诸侯为了讨好周王 D.分封制中规定了诸侯有保卫王室的义务
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面内容中表现他实施这一政策的历史事件是( )
A.昭君出塞 B.文成公主入藏 C.金城公主入藏 D.建立西域都护
3、随着两岸旅游不断升温,如果你有机会去台湾旅游,建议你一定要去台南市看看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楼,这里设有奉祀民族英雄( )的专祠。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4、如果请你撰文批驳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历史,你应该引用下列哪些事例作论据
①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人30万以上 ②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③日军在中国的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并制造大量的无人区 ④日军在中国每占一地,就抢劫当地的银行或工矿企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列诗句,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6、世界三大宗教,按创立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伊斯兰教 ②佛教 ③基督教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7、1931年,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病重期间,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向全国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A.瓦特 B.法拉第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8、从印度.纳米比亚.古巴等国家的独立及发展史中提炼出下列学习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9、从下图中你可以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是 ( )
A.科技信息化
B.欧洲的联合
C.两极格局的结束
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10、下面四幅图片,属于西班牙著名现代艺术家毕加索代表作的是( )
A B C D
二、组合列举(此大题共13分,第11小题4分,第12小题5分,第13小题5分)
1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战役或军事行动。(4分)
(1)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
(2)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二战中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2、改革在中外近现代史上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提示内容各举一例:(4分)
(1)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
(2)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
(3)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4)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之路:
三、选图填空(此题共4分。)
14、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入下面空格。(4分)
(1)他曾经于1799年发动政变,并于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应该是
(2)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他的绘画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等。他应该是 (3)他曾经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他应该是
(4)他曾经在1927年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他应该是
材料一 我们的社会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会改变。但是不在香港和澳门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他们的稳定和繁荣,也不能和平的解决问题。
材料二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解放所有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中国政府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1分)你能够说出其基本含义吗?(1分)
(2)材料二中的“这场斗争”源于什么矛盾(1分)?这两种矛盾是如何解决的?(1分)
(3)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分析,你能判断出这是哪两个人物说的话吗(2分)?他们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什么?(1分)这两个人的做法对本国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1分)
(4)今天中国的台湾问题和该国当时的问题,是同一种性质吗?请说出理由。(2分)
四、材料解析题(此大题共22分,第15小题12分,第16小题1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