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滨州无棣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历史试卷
第Ⅰ卷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40分)
1.2008年6月“林则徐生平史与禁毒展览”在福建博物馆举行,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虎门销烟 C.戊戌变法 D.收复新疆
2.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在清末,有个人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A.虎门销烟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C.清政府被推翻后 D.新中国成立后
4.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894年,在中日之间了一场战争,这一年应是
A.乙亥年 B.庚子年 C.甲午年 D.戊戌年
5.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李鸿章 D.林则徐
6.中国“三军败绩”?在马关“割地求和”,颐和园内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把这些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三军败绩”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未觉醒 B.日本的强大
C.清政府的不抵抗 D.清政府的腐朽
7.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写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8.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兄弟聊天片段,甲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我目睹过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这四人中,肯定在说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老子拉下马!”,你认为真正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图中的
A B C D
10.毛泽东总结中国近代历次运动失败时曾说:“没有农民办不成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11.如果老师请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
A.《中外纪闻》 B.《民报》 C.《万国公报》 D.《新青年》
12.读图:与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3.1899年5月,张謇设在江苏南通的大生纱厂开张试车,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在1914年至l918年之间,大生纱厂迎来迅速发展的机遇,但好景不长,后来负债累累被吞并。张謇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这一现象:
①说明他有强烈的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经济的爱国心
②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发生变化
③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
④是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种表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学完中国近代史,八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选项不恰当的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5.小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末代皇帝》 ④《火烧圆明园》
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③④⑤①②
16.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众传媒不仅在历次政治变革中肩负着舆论宣传的重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与之有关的事项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戊戌变法
17.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
A.反对旧文学 B.反对旧道德 C.反对独裁专制 D.反对迷信盲从
18.
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B.中国人自己拍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C.电影从无声默片发展成为有声电影
D.电影界开始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和演员
19.如果你是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的上海市,你和家人联系的快捷联系方式是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电话 D.信件
20.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你认为他可能被人们称呼为
A.老爷 B.大人 C.先生 D.陛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知识整合(15分)
1840年至l901年的六十余年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请回答:
(1)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2分)
(2)在19世纪中期的侵华战争中,与英、法相比,俄国侵华的显著特点是什么?(2分)
(3)清政府在哪一次战争中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分)
(4)列强在侵华战争中,既有矛盾又相互勾结。指出列强相互勾结侵华的两个例子。(2分)
(5)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你的依据是什么?(4分)
(6)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抗争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哪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或对哪一位爱国志士印象深刻?从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3分)
22.识图题(5分)
(1)请分别说出图甲和图乙中人物的名字。(2分)
图甲________ 图乙________
(2)依据图甲和图乙的人物身份,在下列选项中你会在图丙中选谁?并扼要阐述理由。(3分)
A.鲁迅 B.孙中山 C.毛泽东 D.康有为
23.材料解析题(10分)
在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中国同盟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之际,2005年3月,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为首的国民党参访团56年来首次组团,对大陆进行了名为“缅怀之旅”、“经贸之旅”的访问,南京被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城市。
(1)1905年,孙中山为发动辛亥革命作了什么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4分)
(2)1911年,引发辛亥革命的第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是什么?(2分)
(3)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与孙中山和国民党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列举南京与孙中山和国民党相关联的史实。(2分)
(4)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2分)
24.融情人境探究历史(20分)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学习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背景资料: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江泽民
(1)搜集、整理资料:将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归类。
①背景资料料中“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这一运动的时间和口号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我们怎样评价这一运动?它是由哪一个阶级发动并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3分)
④“改良主义运动”是指_________。“旧式农民战争”是指_________。“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是指__________。“新的社会力量”是指___________。先进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后来它在中国的发展成为一种指导性思想是指__________。(5分)
(2)分析探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出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方框中未填部分的内容。(6分)
“师夷长技”
→
→
→
(3)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3分)
(1)图①中的人物领导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_______________(2分)
(2)随着清王朝被推翻,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一律废止。式样活泼、色彩绚丽的新式服装逐渐流行起来。服饰的变化,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图②、图③是两款新式服装,请分别写出其名称。(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人们不仅服饰发生变化,而且剪掉了大辫子,请问剪辫子的法令是由谁颁布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时人们之间的称呼发生了哪些改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人自己还拍摄了电影,你知道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什么?当时人们把电影称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