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聊城市临清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1分)

    1.考古学家对北京人的研究主要依靠:①北京人生活遗迹  ②相关民间传说  ③北京人骨化石  ④相关文字记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2.“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大自然的规则,人类总是在不断与自然适应的过程中发展前行,下列生活技术中,明显增强了人们的适应自然能力的是

    A.制造工具            B.使用火                C.缝制衣服            D.种植作物

试题详情

    3.《韩非子》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它反映了远古居民

    A.生存条件很优越                                     B.生存环境很险恶

    C.很容易获取猎物                                     D.重视保护自然环境

试题详情

      4.半坡原始居民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我们今天叫做

    A.小麦                   B.米饭                   C.小米                   D.玉米

试题详情

      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A.普遍使用打制时期                                 B.会建造房屋

    C.过定居生活                                            D.种植农作物

试题详情

      6.下列原始人类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①元谋人遗址  ②北京人遗址  ③河姆渡人遗址  ④半坡人遗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试题详情

7.下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骨耜的主要用途是

试题详情

      A.耕地                   B.播种                     C.灌溉                   D.收割

试题详情

8.“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孙中山这段话中的“轩辕”。

      A.被誉为“人文初祖”                              B.建立了第一个国家

      C.最早培育了水稻                                     D.发明了凿井技术

试题详情

9.要拜祭人文始祖,应该去

      A.陕西黄帝陵                                            B.浙江大禹陵

      C.陕西秦皇陵                                            D.江苏中山陵

试题详情

10.反映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抗争博斗的历史过程和伟大成就是

      A.神农尝百草          B.阪泉大战            C.大禹治水            D.黄帝建宫室

试题详情

11.下列人物中与禅让制没有关系的是

      A.尧                       B.舜                       C.禹                       D.启

试题详情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比商朝建立早约

      A.500年                 B.1000年               C.1500年                  D.2000年

试题详情

13.“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的“安阳”曾经是下列哪一朝代的都城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试题详情

14.夏、商、西周时期,规定了一整套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其主要目的是

      A.规范人们的衣食住行                              B.健全礼仪制度

      C.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D.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

试题详情

15.夏、商、西周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是

      A.卿大夫                B.士                       C.平                       D.奴隶

试题详情

16.从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历史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只有实行“禅让制”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

      B.只有建立强大的国家机构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

      C.只有实行王位“世袭制”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试题详情

17.下边的商朝文字反映了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试题详情

      A.风俗                   B.教育                     C.刑罚                   D.生产

试题详情

18.“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遣责争霸战争                                        B.称赞齐桓公的霸业

    C.争霸战争符合民心                                    D.武力统一天下

试题详情

19.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周天子的权威                                 B.抵御周边少数民族袭扰

    C.争当霸主                                               D.结束混战局面

试题详情

20.下列哪些省的简称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称相关?

    A.山东省、江苏省                                     B.山东省、山西省

    C.山西省、辽宁省                                     D.江苏省、辽宁省

试题详情

2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①牧野之战  ②三家分晋  ③齐桓公称霸  ④问鼎中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22.下列成语典故与战国时期战乱有关的是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朝秦暮楚

试题详情

23.“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处在最东边的是

    A.齐                       B.楚                       C.燕                       D.韩

试题详情

2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都江堰的修筑                                        B.铁农具的使用

    C.编钟的制造                                            D.青铜器的铸造

试题详情

25.商鞅变法中规定奖励军功的主要目的是:①提高军队战斗力  ②打击贵族势力  ③提高军人的地位  ④改善军人的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26.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说明变法性质的是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D.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试题详情

27.“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尚书》中的这句话说明了

    A.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

    B.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D.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试题详情

2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商朝的青铜器的是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9.甲骨文的出土地点和司母戊鼎的出土地点都在

    A.河南省                B.山西省                C.陕西省                D.山东省

试题详情

    30.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试题详情

    3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铁制工具的出现                                     B.都江堰的修筑

    C.商鞅变法的影响                                     D.兼并战争的结束

试题详情

三、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

    1.相传__________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相传_________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试题详情

2.________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__________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试题详情

    3.河姆渡居民建造的__________房屋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_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试题详情

    4.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一批纵横家,代表人物有秦国的___________和魏国的__________等。

试题详情

    5.约公元前1600前,商部落首领___________,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打败桀,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__________联合800多个部落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建立周朝。

试题详情

四、材料解析题:(每小5分,共10分)

    (2)材料一、二所讲述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2分)

    1.西周统治者推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4分)

试题详情

    2.从“千耦其耘”向个体农耕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这一变化在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领域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