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徽省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历史(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制造的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这种鱼纹装饰彩陶的制作者是

试题详情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试题详情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末和春秋末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试题详情

3.假如有一天你去参观刚刚出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文物展览,你一定不会看到

试题详情

A.吴国的青瓷羊                     B.唐朝邢窑白瓷

C.宋朝冰裂纹瓷器                 D.明朝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

试题详情

4.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试题详情

5.小明在一次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错误的是

A.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B.中共二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试题详情

6.1984年初,芜湖一户农民家庭召开会议,商量“包产到户”后的土地耕作计划。他们在执行我党的一项农村经济政策,这就是

A.农业生产合作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发展乡镇企业

试题详情

7.“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所说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试题详情

8.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贴近的是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区域经济集团化

试题详情

9.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科索沃战争

试题详情

10.20世纪以来,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共同问题。以下两幅图反映的问题是

试题详情

    A.地球生态环境恶化                     B.核战争的威胁

C.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                 D.贫富差距拉大

试题详情

二、判断和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11题、第13题均为5分,第12题4分,共14分)

11.判断下列描述的各是什么事件。

(1)这是19世纪60―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它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2)这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伟大构想。它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而最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以实现。(  )

(3)这是一次巨大的深刻的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大变革。它于18世纪后半期率先从英国开始,它是从棉纺织业的革新开始的。(    )

(4)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废除了美国的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

(5)它改革了日本落后的封建制度,使日本迅速崛起,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它也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试题详情

12.以下是某同学所做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读书笔记,请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往西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行,经西藏,越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3.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了巴黎和会知识后所写的感想。请指出其中的五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同盟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大会。参加会议的有一千多名代表,但实际上会议被称为“三巨头”的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和奥兰多所操纵。中国是一战的战败国,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从而激起了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没有取得胜利,中国代表不得不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错误: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4题10分,第15题8分,共18分)

四、活动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8分,第17题10分。共18分)

16.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开展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的活动,他们搜集到了以下一些材料。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请给以下A、B、C、D四幅图配上恰当的文字说明。(4分)

试题详情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周恩来1953年提出

(2)周恩来总理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周恩来逝世后,“四人帮”压制人民群众的悼念活动,并加紧展开对邓小平的“大批判”。这种倒行逆施,激起广大群众的愤怒,终于在1976年的清明节爆发了一场上百万群众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的活动。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这场悼念活动后被称作什么运动?它有何意义?(2分)

试题详情

17.小张是个军事迷,对战争中的新式武器比较感兴趣,同时也有不少困惑。他摘录了以下两段材料,并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解决。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欧洲战场的争夺最为激烈。交战双方争相使用了各种新式武器,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945年8月6日早晨,保罗?蒂贝茨一行14人乘8―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一枚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天空霎时升起了恐怖的蘑菇云,广岛在顷刻间成为废墟,数万人当场丧生。3天以后,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上空投下,又有数万人当场丧生。后来,两地又有几十万人因此死亡。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他投下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载《南方人物周刊》)

请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有哪些? (2分)

(2)原子弹是二战中杀伤力最大的新式武器。请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2分)

(3)你对日本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有何认识? (2分)

(4)结合以上两段材料,分析现代战争与科技发展的关系。(4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