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连云港市高中段学校招生文化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l―l0题,每小题1分;第11一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当时刻石使用的文字应该属于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2.“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唐玄宗时期 B.唐高祖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3.现存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长城建成于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宋朝时期 D.明朝时期
4.下图所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为了纪念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5.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大生纱厂 D.汉阳铁厂
6.有人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古代埃及 B.古代雅典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7.若开展“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学习活动,应选择下图航线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8.罗斯福总统为促使“幸福的日子又来到”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
C.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D.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9.“国会纵火案”、“白色方案”、“虎!虎!虎!”等体现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A.动荡与变革 B.世界走向战争
C.走向多极格局 D.和平与发展
10.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下列“高于国家的整体”最早成立的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联盟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注意:以下试题每小题2分
11.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剐,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 D.玄奘印度取经
1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北京 B.杭州 C.洛阳 D.南京
13.《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究北宋城市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1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
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波兰疆界变化的直接依据是
A.两国的历史传统 B.《九国公约》的规定
C.两国的实力大小 D.《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16.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A.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二、非选择题:第18题11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3分,共36分。
18.由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引出了小红与爷爷、爸爸的如下谈话(片段)。请根据谈话片段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分)
小红:我们历史课上学过很多党的会议,每次会议的重要决策都对国家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爷爷:和你(小红)这么大年龄时,我正赶上新中国建立。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直到1956年党才召开了“八大”。
爸爸: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打倒“四人帮”,十年内乱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请回答:
(1)爷爷谈话中提到的“八大”召开前,我国外交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2分)若爷爷生活在农村,他在20世纪经历过四次重大变革,前两次分别是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请写出第三次重大变革的名称。(1分)前两次重大变革在内容方面有哪些不同点?(2分)
(2)爸爸小时候(1960--1976年),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2分)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2分)
(3)这次谈话使小红对共和国历史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谈话内容和上述探究活动,概述小红的“新认识”。(至少两个角度。2分)
19.历史证明:科技创新是引领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上面结构图揭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历史发展间的关系。请各举一典型史实说明结构图中“自然科学”“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具体表现。(4分)
材料一 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新的通信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的《世界通史》
材料二 日本近代的新式学校
20.汶川大地震使中华民族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她强大的凝聚力。为此,有同学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复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提示,完成这一探究任务。(13分)
(1)较早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是梁启超,他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请写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和作用。(2分)结合20世纪初的史实,简述梁启超当时探讨“中华民族”形成史的主要社会背景。(1分)
(2)下列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华民族追求复兴的历程。阅后回答:
材料一 近代某时期的国歌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二 近代某运动纪念章
材料三 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局部)
①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权的国歌?(1分)材料二纪念的是什么运动?(1分)
②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分)
(3)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材料反映出当前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形势?(1分)导致这一经济形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分)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华民族该怎样应对这一经济形势? (1分)
(4)上述探究过程使用了哪些类型的材料?(2分)请以其中一种类型为例,谈谈这类材料在历史探究中的作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