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烟台市莱阳第二学期初一学业水平检测
历史测试卷
友情提示: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测试时间40分钟,满分为50分。
2、请考生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考生将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按序号填写在规定的地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A.加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快了隋王朝的灭亡
C.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D.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宅。”是杜甫对大唐盛世的怀念。由此可以断定他生活在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唐高祖时期 D.唐玄宗时期
3.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它开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明朝时则僵化成了
A.武举考试为主 B.八股文 C.只考进士和明经 D.文字狱
4.我国历史上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吐蕃,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增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5.唐朝时期的“海东盛国”,位于我国的
A.松花江、黑龙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长江流域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据此回答6―8小题。
6.当时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
A.唐人 B.华人 C.汉人 D.黄种人
7.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它的设计者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遣唐使
8.如果你对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有兴趣的话,你可查阅的历史典籍是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大唐西域记》
9.下列有关赵州桥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唐朝的杰出建筑 ②由鲁班设计并建造 ③比欧洲类似的桥早700多年 ④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据此回答10一12题。
10.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是①李白 ②白居易 ③苏东坡 ④杜甫 ⑤李清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④
11.下图的作品应该是哪位书法家的
A.颜真卿 B.柳公权 C.董其昌 D.米芾
12.飞天奖是中国电视剧的最高奖,是对每年度电视剧艺术成就的一次检阅和评判。“飞天”来自于下列哪个艺术宝库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济南千佛洞
13.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是主要特征。下列4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14.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15.今年的端午节是第一个法定民间节日的端午节。历史上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诗人 ,这一节日在 就有了
A.辛弃疾 汉代 B.屈原 宋代 C.文天祥 元代 D.屈原 明代
16.对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做出突出贡献的元朝最高统治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17.元朝时期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其中新形成的以个民族是
A.回族 B.羌族 C.女真族 D.鲜卑族
18.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四大发明”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有①造纸术 ②指南针 ③印刷术 ④火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19.《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词牌应属于哪种文学形式
A.唐诗 B.汉赋 C.宋词 D.元曲
20.我国古代中央政府丞相一职设立和废除的时期分别是在
A.秦朝 元朝 B.唐朝 明朝 C.宋朝 清朝 D.秦朝 明朝
21.“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把都城迁到了北京。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继续推行消藩政策 B.与建文帝时的都城相对立
C.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D.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2.下列哪项措施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A.厂卫特务机构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军机处的设立 D.撤销中书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4分)
23.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4.雄伟的北京 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5.被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
2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三、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27.观察《郑和下西洋》图,并完成下列问题。(4分)
(1)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算起至2008年已有 年。
(2)从图中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亚非航线,沟通了两大洋之问的海上航路,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 。图中A为印度洋,B则为 。
(3)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用一句话来概括最恰当的是 。
28.“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分)
(1)经济重心南移现象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最后完成?
(2)经济重心南移现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0.列举明清时期我国抗击外来侵略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史实。(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