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淄博市张店区第二学期初一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隋朝创立的重要制度是
A.县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唐朝时期,被誉为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晁衡
4.下列三幅图同时再现了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成就。读下图,指出三幅图均出自哪一历史时期?
A.三国两晋南北朝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5.被人们称为“诗仙”的唐朝诗人是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陆游
6.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是
①中国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②中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④唐朝疆域比过去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居唐朝进口之首的是哪一国的物产?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8.在下列绘画作品中,生动地反映了唐朝中央政权和兄弟民族政权之间友好关系的是
A.《送子天王图》 B.《洛神赋》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9.在下列中国古代钱币中,反映北宋商品经济很发达的是
10.四大发明中,为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活字印刷 D.火药
11.下列著作出现在清朝的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12.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一中国的庞大王朝是
A.秦 B.金 C.元 D.清
14.一位生活在明朝北京城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经营货物品种繁多 B.贩卖马铃薯
C.友人送他景德镇产的青花瓷 D.在北京城雇佣“机工”纺纱织布
15.“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的这首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16.从明朝初废除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表明
A.专制统治日益衰微 B.民主监督得到发展
C.皇权日益加强 D.建立了限制皇权的有效机制
17.对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关闭所有港口,不与外国人做任何贸易 B.限制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交往
C.有利于防御西方殖民者入侵 D.使中国与西方强国差距拉大
18.“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19.清朝统治者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主要是通过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20.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已于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齐长城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
21.读《宋、金对峙形势图》
(1)金、南宋对峙形势图按下图上的英文字母符号,填出西夏、金、南宋的位置:
A. B. C.
(2)按下图中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填出西夏、金、南宋的都城名称:
① ② ③
材料二: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用木、石等材料雕刻而成的图像章)。……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京”,她便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书法的引入。……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的应用。……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说明
(2)上述传统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都有着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请你选择其中两种艺术形式,根据所学历史教材,各说出两位我国古代艺术名家。
(3)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请将从展示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角度,为本届奥运会期间的文艺表演或宣传设计两项活动。
(1)跟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合了中国哪几种传统艺术形式?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太宗时期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看待达赖集团的这种分裂行为?你认为藏族地区今后继续繁荣进步的保证是什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
24.举例说明,隋唐时期在政治制度、生产工具、工艺制造、印刷技术、建筑技术上有哪些创新之举。
25.有人说: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其中主要的特点就是把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与抗击外国侵略结合起来了。面对这个话题,班上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也参与进来:
(1)你认为同学们探讨这个话题有何意义?
(2)请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汉,用史实说明以上所说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