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滨城区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
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依据主要是
A.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2、“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3、兴趣小组开设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最可爱的人”的网站,收录的人物中不包括
①王进喜 ②黄继光 ③邱少云 ④焦裕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
A.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5.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主民法制建设。下列法律文件中,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就的是
A.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7、人民公社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
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8、中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9、“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话是出自于
A.邓稼先 B.雷锋 C.王进喜 D.黄继光
11、下面哪个地区不适宜使用“一国两制”政策( )
A.台湾 B.深圳 C.澳门 D.香港
12、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A.城镇 B.大中城市 C.农村 D.沿海地区
14、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是指
A.扫盲阶段 B.从小学六年级阶段
C.小学到初中九年级教育 D.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教育
15、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 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变化
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有一个地方从贫穷落后的小镇发展成了能够充分体现对外开放成就的窗口城市。它是
A.武汉 B.深 C.兰州 D.上海。
A.激烈竞争 B.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C.互不往来 D.经济一体化
17、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在经济上初步形成了_____的局面。
18、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它是下列哪一国际组织: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的发展战略,把__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A.科教兴国 高等教育 B.科教兴国 九年义务教育
C.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 D.可持续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
20、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 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 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 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1、古代东西方第一次大规模区域文明之间的暴力冲突是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征服地中海 D.十字军东征
22、日本“大化改新”仿照的是中国哪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23、目前已知的世界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产生在
A.古代埃及 B.古代中国 C.古代印度 D.古代巴比伦
24、欧洲中世纪最大的封建主是
A.国王 B.贵族 C.教会 D.商人
25、历史上经历了共和国到帝国的演变,并大肆扩张领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是
A.希腊 B.罗马 C.阿拉伯 D.亚历山大帝国
二、诊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6、1982年的春天,小张到南京观光,他看到南京农村正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南京城的人们正谈论着经济建设的热门话题。晚上,小张从电视上看到了北京各界群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集会情况。
27、最早搞家庭联产承包的是福建、广东两省。那里的农民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包产到户,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28、课堂上老师问陈立同学:“请回答有关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陈立同学这样回答:“中国政府在与苏联谈判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1年,在第25届联大上通过了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日打开外交僵局是从乒乓外交开始的。”
29、一个旅游团要去考察欧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应去意大利。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30题10分,31题10分,共20分)
30、材料一:200多年来,浩瀚的太平洋并未阻断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合作,中美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谱写了世界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的美好篇章。1979年中美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曾历经曲折,但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大方向,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
材料二:为增进中美两国青年以及教育界的相互了解,我高兴地宣布,中方决定邀请100名耶鲁大学师生今年夏天访问中国。……“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青年人是世界的希望和未来,青年有着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哪些敌对行动?(5分)
(2)请用史实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
(3)作为一名中国中学生,请就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谈谈你的愿望。(2分)
请回答:
(1) 图一和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2分)
(2) 这两个人分别和古代文明的哪两种交往方式有关?(4分)
(3) 试比较一下这两种交往方式,并说明哪种方式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为什么?(4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32题5分,33题10分,共15分)
请你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共同心愿、祖国统一、台湾同胞”五个术语补充完整下列这段话:(5分)
33、1978年12月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 列举这一时期我党在理论建设上有哪些发展?(2分)
(2)我国颁布了哪些重要的法律文件?(4分)
(3)对外关系上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