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苏地区中考地理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五
201.盐城市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0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箭头所指的方向一般为(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203.海拔在1000米以上,且辽阔坦荡的地形是( )
A、高原 B、平原 C、高山 D、丘陵
204.画一张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比较适当的是( )
A、1:1000 B、1厘米代表2千米C、0 5千米 D、一百万分之一
205、下面大洲没被赤道穿过的是( )
A、南美洲 B、非洲 C、大洋洲 D、欧洲
206、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 )
A、海洋 B、陆地 C、云区 D、台风
207、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下列什么因素造成的( )
A、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B、二氧化氮的含量增多
C、大气中的尘埃增多 D、大气中的水汽增多
208、下列关于全球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论1月、7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B、7月,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亚马逊平原
C、1月,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南极大陆
D、同一纬度,海洋气温比大陆高
209、影响北戴河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的最主要因素有(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为因素
210、下列地区中,降水较多的是( )
A、赤道地区B、南极地区C、大陆内部D、山地背风坡
211、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迅速增长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
B、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会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C、人口增长过慢,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12、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A、汉语 B、英语 C、日语 D、阿拉伯语
213、下列关于官桥蔡氏古民居的开发和保护的不同观点,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 )
A、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住房紧张,古民居用地太大,干脆拆掉
B、古民居是闽南建筑风格的代表,要完整的保护下来
C、若其中有一座房子太旧,可以把它们拆了再照原样重建
D、可以对其进行既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加入新的功能。
214、下列关于国家与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前,世界上还存在30多个未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
B、不同的国家陆地面积差别很大,大的可达1707万平方千米,小的不到2平方千米
C、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各个大洲
215、下列关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B、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C、发达国家生活、教育水平高,生产力发达
D、它们之间没有交流与合作
216.绘制图幅一样大的四幅地图,所选比例尺最小的是( )
A学校平面图 B重庆市地图 C中国政区图 D世界政区图
217、均被赤道横穿的一组大陆是:( )
A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 B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
C南极大陆和北美大陆 D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
218.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是:( )
A欧洲和大西洋 B北美洲和太平洋 C亚洲和印度洋 D大洋洲和北冰洋
219.下列地区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
A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B欧洲的东南部 C北美洲西部 D南美洲南部
220、下列人种与其主要分布地区连接正确的是:( )
A黑色人种一欧洲 B 自色人种一非洲中部
C黄色人种一亚洲西部 D 混血人种一拉丁美洲
221、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是:( )
A葡萄牙语 B 英语 C 法语 D 西班牙语
222、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犹太教
223、在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一月的陆地 B 七月的陆地 C一月的海洋 D七月的海洋
224、全世界降水空间分布是:( )
A由两极向赤道减少 B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多于西岸 D大陆内部降水多于沿海
225、全球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 )
A热带 B 温带 C寒带 D温带和寒带
226、世界上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A亚洲 B 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227、某同学想了解发射“神州6号”载人飞船的基地一酒泉在哪里,应查阅:( )
A中国政区图 B城市导游图 C中国气候图 D世界政治地图
228、麦哲伦船队作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29、重庆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自制测高仪测得北极星的高度为31度,该学校位于:
A中纬度 B高纬度 C低纬度 D跨中、高纬度
230、下列气候类型,南北半球都有的是: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