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广东省汕头市初三历史中考模拟测试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
1. “烽火戏诸侯”是大家都熟悉的成语故事。诸侯们之所以能如约前往的原因是
A.想借机见见周王 B.诸侯想去都城求助封赐
C.诸侯为了讨好周王 D.分封制中规定了诸侯有卫保王室的义务
2.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既是一次体坛的盛会,又是一次向世界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盛会。右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会徽中的“京”字字体在全国统一使用始于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南北朝
3.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下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4.在封建社会,我国尽管实施“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但是商品经济也有所发展。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商品经济发展的有 ①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 ②开发南疆 ③交子的产生 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下图诰示中获得进士出身金榜题名的途径是
A.凭才学科举考试获得功名 B.立军功授爵
C.毛遂自荐 D.凭世袭获取功名
6.明末清初以前,在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方面中呈现出“中学西传”的特点。下列传入欧洲的发明中推动了欧洲社会的文化发展和进步的有 ①火药 ②造纸术 ③活字印刷术 ④指南针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有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郑和下西洋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册封达赖、班禅 ⑤多伦会盟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8.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维新派和革命派 D.同盟会和共产党
9.下图为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活动,抗议日本右翼篡改历史教科书。猜想他抗议的是关于哪一部分
A.甲午中日战争部分 B.制造南京惨案部分
C.南京大屠杀部分 D.全面侵华战争部分
10.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1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于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
13.马克思说:“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对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大大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君主立宪制是最先进的政治制度
C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产生,都源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华盛顿会议上与会各国签订了《九国公约》。下列关于《九国公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 ②确立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④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近年来,伊朗核问题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打开原子时代大门,为核武器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的伟大科学家是
A B C D
16.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大国的崛起》解说词)。苏联虽然解体了,但留下了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苏联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最值得我国借鉴的措施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7.读下表: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从中可以看出此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A.首先爆发于美国 B.范围特别广 C.持续时间特别长 D.破坏性特别大
18. 九年级一班的同学通过学习,对绥靖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归纳了以下几个观点,你认为与事实符和的有 ①英法是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 ②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③绥靖政策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④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A.美国的扶持 B.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C.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0.
A.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C.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D.中国是一个发达国家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第21题4分,第22题6分,第23题7分,第24题6分,第25题7分)
图一 图二
材料二:雍正帝时,又在宫内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当军机大臣。军机出的机构非常简单,只有几间入值房舍。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军机大臣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1
(1)材料一中的两位皇帝是怎样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2分)
(2)材料三,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的主要影响是什么?(1分)
(3)上述材料中三位皇帝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之处?(1分)
22.思想解放运动是革命的前奏曲,它吹响了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思想解放也是改革的动员令,它是社会变革的先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西方社会的近代化历程中,哪一运动为资产革命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1分)
(2)法国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思想是什么?(1分)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1分)
(3)民国初年,我国经历了一次动摇封建正统思想根基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请简要评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
(4)反思近代以来的历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分)
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充满信心。
25.分析与探究: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人先后拜了三位老师,即:欧美、日本和苏俄。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
(1)作者认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请分别说明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包括领导力量、事件名称)。
领 导 力 量
历史事件名称
自强(1分)
变法(1分)
革命(1分)
改革
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改革开放
(2)概述中国以欧美和苏俄为师的主要内容和成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