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临沂市河东区上学期阶段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古代最早采用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A.两颗门齿化石 B.大量碳屑
C.古鱼类化石 D.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
3.在历史博物馆半坡文物展厅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粟的朽粒 B.菜籽
C.刻硬着符号的陶器 D.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4.传说中下列发明与黄帝有关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5.“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下列制度中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等级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7.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存在了800多年。有一件事成为西周历史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件事就是
A.周初大分封 B.“国人暴动” C.烽火戏诸侯 D.平王东迁
8.商代最突出的手工业是
A.纺织业 B.制陶业 C.冶铁业 D.青铜器制造业
9.下列成语故事反映春秋战国历史的有
①退避三舍 ②卧薪尝胆 ③围魏救赵 ④破釜沉舟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0.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
①商汤 ②周文王 ③齐桓公 ④晋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
12.下图中的耕作方式最早可能会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A.商 B.周 C.春秋 D.战国
13.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走向统一 D.适者生存
14.战国时期,形成了许多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涌现出一批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竞相变法,社会急剧变化 B.乱世出英雄
C.都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D.这些人出身卑贱,想借此出人头地
15.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6.“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这幅对联所写的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屈原
17.下面对秦朝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朝统一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②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③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刨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 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8.下面对长城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战国末年,秦、赵、燕为防止匈奴南下相继修筑长城
②秦朝统一后,利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部原有长城进行增补
③秦朝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多里
④长城凝结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世界人类古代文明的一大奇迹。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9.下列选项中,迫使陈胜等在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A.繁重的兵役 B.刑法严酷,误期杀头
C.赋税沉重,压迫残酷 D.到渔阳服兵役
20.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21.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 ②书同文,车同轨 ③治理黄河
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2.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张骞 C.
23.西域地区(含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2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25.汉武帝实现经济大一统的措施不包括
A.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 B.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C.统一铸造五铢钱 D.统一度量衡,奖励耕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0分。其中26题10分、27题15分、28题14分、29题11分)
26.(10分)历史诊所:
以下是北京人生活的想象图,七年级某位同学据此想象完成的一份家庭作业: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其中有5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筒单说明理由。
在距今约七万年前的某一天,当黎明降临到北京西南龙骨山的时候,北京人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我们的主人公小毛,是一个l0岁的被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一大早,小毛独自走出小木屋,他穿着兽皮缝制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把镰刀。他来到河边,在一棵大树上摘了一些野果,又割了一些粟。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已到了中午,小毛急忙往回赶。回去就可以吃列香喷喷的熟饭了。
错误l: 原因:
错误2: 原因:
错误3: 原因:
错误4: 原因:
错误5: 原因: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5分)
29.(11分)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什么人?(2分)
(2)秦皇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3分)
(3)秦皇采取了什么首创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
(4)秦皇统治时期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请你说一说他这样做的原因和表现(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