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西安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
文科综合
说明: ①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
②本试题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③本题(卷)共12页。l~8页为选择题,9―12页为综合题。
④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假设海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一年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两岛上居民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据此读图l完成l~2题。www.ks5u.com
1.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是
A.
C.
2.关于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H)的比较,正确的是
A.△H甲>△H乙 B.△H乙>△H甲
C.△H甲==△H乙 D.无法判断
图2为“南美洲三座山峰植被分布差异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图中三座山峰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势高低 B.纬度高低
C.迎风、背风 D.距海远近
4.图中甲植被带的农业活动最有可能是
A.地中海农业 B.混合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水稻种植业
图3是“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据此完成5~6题。www.ks5u.com
5.图中信息反映
A.2010年以前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2015年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C.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D.2050年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
6.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
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
物候现象。读“多年平均情况下三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示意图”(图4),完成7~9题。
7.该农作物是
A.水稻 B.玉米
C.春小麦 D.冬小麦
8.影响该农作物物候现象出现地域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热量 D.湿度
9.导致a地物候现象出现时间比,b地推迟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近不同 B海拔高低不同
C.土壤肥力不同 D.降水状况不同
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l,(图5),完成10~11题。
10.图中信息反映
A.2005 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少
B.2001~2005珠江三角洲同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在二个区域中最大
C.2001~2005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
D.2001~2005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
11.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出现农民工需求量减少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
A.城市化发展迅速 B.面临产业升级转型
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D.耕地锐减
12.在一次考古中发掘出一块古代石刻,上有记文曰:“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
帝,一家天下,并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石刻应出自
A.西周 B.秦代
C.汉代 D.元代
13.唐朝可以以绢或布代替服徭役,北宋则收免役钱,明朝纳银代役。这种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农民生活日益富裕
C.政府财政.开支的增加 D.物贱钱贵的趋势
14.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
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知州
15.1850 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
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盲目对华输出商品的结果
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顽强抵抗
C.闭关锁国政策的抵制
D.中国民众的贫困与消费观念对洋货的销售不利
16.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I 7.以下言论中,体现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思想的是
A.“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C.“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十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实未敢
信。”
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18.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
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
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需要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
19.1919年,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
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
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
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反帝意识的觉醒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20.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
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形成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21.中国革命要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中共最先表明这一观点是在
A.中共“一大”上 B.中共“二大”上
C.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时 D.中共“三大”上
22.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
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23.下面是反映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一组图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24.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其价值为10元;甲企业
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2小时。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
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今年销售一件M商品的价格是
A.6元 B.10元
C.8元 D.12元
25.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我
国GDP总量首次突破30万亿元。现行GDP
A.是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最终产品的货币表现
B.能够反映GDP增长所付出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代价
C.便于进行国际间经济的横向比较
D.不包含外国居民在我国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表现
26.专家预测,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未来若干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格局将会发生大
变样,进行一轮兼、停、并、转的大洗牌。从根本上说,这是
A.企业走向强强联合的结果
B.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结果
C.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价值规律优胜劣汰的结果
2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支撑地方财政、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起
了积极的作用。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带来的经营困难,中小企业
①应明确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②要以调整结构为突破口,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③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④应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8.胡锦涛存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讲话话中指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坚
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走中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
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随后,“不折腾” 一词迅速成为2008年岁末的流行语。这表明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同步发展
C.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29.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著名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
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你受苦了!”这是
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这说明
①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②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医患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③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④要从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把握人的本质属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奥运会开幕式在历史上有不少极具创意的经典点火方式,都是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启示我们要
①破除一切传统模式 ②合理想象和超越规律
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1.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
也是无知的。”下面与这句话在哲理上相一致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③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感觉它
④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我国的农民工已达1.3亿人。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外出农民工不能参与务工所在
地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对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外出农民工
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
①在权力机关中外出农民工需要有自己的政治代表
②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③这有利于把人民群众的不同意见和要求集中到权力机关
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木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3.
全面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下列对我国民族区域自
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B.自治机关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4.自中法两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在经济、政治上的合作不断加强,文化交流也
异常活跃。而当前法方在西藏和达赖问题上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两国关系出现
了不和谐音符。中法关系的变化说明
①复杂的国际关系是由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②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③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④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5.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处理当前中法关系应该坚持的基本目标是
A.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B.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
第II 卷(综合题共1 60分)
36.(36分)
干燥度又称为干燥指数,它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
读“我国某地区干燥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6),同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图示地区干燥度的分布规律并简述其主要成因。(6分)
(2)分析A所在区域与B所在区域干燥度的差异及成因。(8分)
(3)分析图中某大河在C段的主要水文特征。(8分)
(4)图中D处的地形区名称是 ,简述其成因。(6分)
(5)简述D地形区发展耕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37.(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但是,它却给苏联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材料一: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同年,苏联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1936年苏联的一个文件报导,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另一个苏联文件报导,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重工业部门工作。……1929―1932 年间,美国出现了大的不景气,工程师们去苏联是由于他们在美国找不到工作。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危机发生以后,1929年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
――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
材料二:斯大林在20年代后期批判托洛茨基说的利用西方的资金和技术会造成经济上
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和被控制时说:“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这就是愚蠢之至……引进技术和设备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生产力,保证苏联的经济独立,而不是使苏联变成依赖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小螺丝钉”。
――斯大林
材料三: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
材料四:
材料五:1933年,美国罗斯福政府承认苏联,“事情的真相是,承认是得到了渴求俄国市场的企业界人士广泛赞颂的,罗斯福的决策仅仅是像美国的行动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相一致而已”。
――莫里森《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斯大林对苏联经济与外部市场关系的观点。(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工业化与西方工业化的不同之处。(6分)
(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成就,并
12.2
9.5
9646
3.33:1
2008
8.4
8.0
11020
3.32:1
表二2008年我国的投资和消费
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
14816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
24124亿元
消费
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73735亿元
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
34753亿元
注:从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两年内投入4万亿元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目前2300亿元投资从项目到资金已全部到位。
表三 我国经济增长
GDP增长率
2008年四季度我国GDP增长率(%)
2007年
2008年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13.0
9.0
10.6
10.1
9.0
6.8
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萎缩,去年第四季度我国出口增速回落较多。
(资料来源:上表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当前我国政府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请
从哲学角度分析保持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关系。(8分)
(3)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上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8分)
(1)表一、表二(含注)、表三(含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9分)综合上述各表,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请你为我国当前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出合理化建议。(7分)
(1)简述在人口增长条件下,满足粮食需求的传统作法是什么?(4分)
(2)现实中,材料一显示的人地关系是难以达到平衡的(P×G≠C×Y),下面三种情况中,
最容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是 (填序号),并说明原因。(6分)
A.P×G Cx Y>0
B.P×GC×Y=
(3)材料二显示,在20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通过哪两种措施
来提高耕地生产率?简述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分别是什么?(8分)
(4)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耕地生产率,当前需要大力发展什么农业科学技
术?(写出一种即可)(2分)
材料三: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斤之家。
―――《史记》
材料四: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争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五: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火耕)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蹶(枯竭)。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地区仍有所见。
――《长江流域水患研究》
流域经济发展的原因。(10分)
(6)材料五反映了在长江流域的早期开发中存在着什么问题?这一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后
果?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0分)
材料六:
(7)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说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10分)
(8)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党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1 0分)
2009年西安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A
B
C
A
D
D
C
B
C
B
B
A
A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C
B
B
C
B
C
B
C
B
B
C
D
D
A
题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D
C
B
D
B
A
第Ⅱ卷(综合题共160分)
36.(36分)
(1)图示地区的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3分)。由于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3分)。
(2)A所在地区的干燥度远远大于B所在地区的干燥度(2分)。A位于柴达木盆地,深居
内陆,降水很少,蒸发强烈(3分);B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雾阴雨天气,降水量大于蒸发
量(3分)。
(3)某大河的C段落差大、水流湍急(2分),流量较大(2分),含沙量较小(2分),有结冰期
(2分)。
(4)渭河平原(或关中平原、渭河谷地等)(2分)。岩层断裂、下降形成地堑(2分);然后在渭
河及其支流的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冲积平原(2分)。
(5)渭河平原地势平坦(2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2分);气候温暖湿润(2分);水源丰富,
便于灌溉(2分)。
37.(32分)
(1)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资本主义世界大量技术人才失业,西方国家也面临着严重的商品、资金和市场的问题,为苏联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加快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8分)。
(2)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加强与外部市场的联系,需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人才,其主要目的是增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实力(6分)。
(3)苏联工业化是从重工业领域开始的,并且以重工业为中心。在工业化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6分)。
(4)主要成就: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4分)。
影响:综合国力的提高,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对西方国家经济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分)。
(5)经济建设应该从本国国情出发,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需要加强与世界经济联系。经济建设应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宗旨,等等(4分,任答
两点即可)。
38.(32分)
(1)经济现象:表一:2007~2008年,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持续增长,但增幅都有所回落;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低于城镇,城乡居民收人差距呈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3分)。表二:2007~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有较大增长,我国及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拉动了投资增长;但对农村投资量远远小于城镇投资量,农村消费量不如城市消费量,且差距较大(3分)。表三:2007~2008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但增幅有所下降,特别是第四季度降幅较大;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是我国第四季度经济大幅回落的重要原因(3分)。合理化建议: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实现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双重拉动(2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对三农、基础设施等的投资(2分)。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3分)。
(2)保持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有对立的一面,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影响;二者又是统一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3分)。②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改善民生则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3分)。③处理好保持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关系,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分)。
(3)从指导思想看,政府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分)。从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看,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2分)。从国家职能看,政府要切实履行经济职能,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4分)。
39.(60分)
(1)扩大耕地面积(2分)、提高耕地生产率(或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A(2分)
原因:人类(或人口)所需粮食总量大于目前耕地面积所能生产出的粮食总量,粮食不够吃,人类被迫毁林毁草,扩大耕地面积,以增加粮食产量,导致森林和草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满分4分)。
(3)扩大灌溉面积(2分);增施化肥(2分)。水资源短缺(或土壤次生盐碱化等)(2分);土壤肥力下降(或土壤酸化、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满分2分)。
(4)生物工程或农业基因工程、节水农业技术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满分2分)。
(5)开发进程:汉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缓慢,经济水平落后。汉朝以后开发进程加快,至唐宋时期逐步成为经济重心(4分)
原因:北方战乱,劳动人民南迁,为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移民开荒种地;江南地区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相对稳定,等等(6分)(答出包括
前两点在内的任意三点即可)。
(6)问题:在长江流域的开发中,农业耕作方式落后,放火烧山、毁林开荒,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6分)。
启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4分)。
(7)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学会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4分)。农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性质及其先进性决定了只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才能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3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集中人民智慧,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保证农村改革的正确方向,促进改革发展的深入开展(3分)。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不断加强和
改善党的自身建设(2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提高全体党员的
思想政治素质(2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
驾御市场经济的能力,努力探索改革发展的规律,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2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
素质领导干部队伍(2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