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高密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序号填在答题表中相对应的题号下面的空格内。
1.1842年8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签订的地点是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虎门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英关联军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4.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shān)。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写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5.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C.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6.同沙俄签订《伊犁条约》的人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纪泽 D.邓世昌
7.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8.“老梅牢骚发了,老胡哈哈大笑。且请平心静气,这是什么论调。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上述诗歌说明胡适主张
A.文学革命 B.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C.民主和科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9.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军是
A.青年学生 B.爱国商人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10.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A.广州 B.北京 C.上海 D.井冈山
11.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2.“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这次会议上,董必武和他的战友们选出的中央局书记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邓小平 D.江泽民
13.下图中的学校,为国民革命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成立之初,担任该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A.蒋介石 B.廖仲恺 C.恽代英 D.周恩来
14.制造“七一五”政变的人是
A.蒋介石 B.汪精卫 C.吴佩孚 D.孙传芳
15.历史知识竞赛活动中,依据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三个信息,可得到的正确判断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6.人们习惯上把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称为“朱毛红军”,这个称谓最早出现于
A.北伐战争后 B.秋收起义后 C.井冈山会师后 D.遵义会议后
17.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不应该出现的是历史场景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 D.井冈山会师
18.右图是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最准确的是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19.中国共产党曾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发表这一通电主要是因为
A.七一五政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
20.抗日战胜期间,日军在一座城市就残杀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多万人,这座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南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16分,共6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否则扣分。
22.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请写出近代列强侵华的四次战争。(8分)
(2)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过了哪四次重大的社会变革?(8分)
2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向前发展,它们所宣扬的许多内容仍值得我们今天去继承和发扬光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2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2分)
(2)哪两个人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都起过领导作用?(4分)
(3)新文化运动利五四运动都有利于哪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2分)
(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地点和五四运动后期的中心是同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是指_______(2分)
(5)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性质分别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