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高考模拟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
位置。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悭吝/缄默不语 粗犷/ 心旷神怡 挑剔/精挑细选
B.剽窃/彪炳千古 畸形/崎岖不平 提防/提纲挈领
C.赠送/锃光瓦亮 对峙/恃才傲物 积攒/攒三聚五
D.果脯/璞玉浑金 推诿/萎靡不振 伺候/伺机而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观摩 闭门羹 首屈一指 真人不露像
B.屏障 拌脚石 作壁上观 朽木不可雕
C.遨翔 穷折腾 真知灼见 物以稀为贵
D.厮杀 杀风景 川流不息 高义薄云天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当前的社会转型中,一方面生产力飞速发展、经济潜力被不断发掘,另一方面原
有的制度每每缺乏活力、渐趋僵化。
B.有人把“民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存型,一类是发展型;由生存型到发展型就是
由“填饱肚子”到“体面地生活”。
C.我厌倦了现在的生活;我开始醒悟,开始反思。我渴望回到我以前的生活状态――
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
D.郑板桥任潍县知县(今潍坊市区)有七年时间。当时潍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他果
断采取措施,开仓赈贷,救济灾民。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以回应美国《2008年国别人权
报告》对世界一百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的指责。
B.“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可解决市县之间“争资源、占土地、抢项目”的内耗问
题,缓和基层财政困难,使县域经济更好发展,惠及基层民众。
C.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圆满落下帷幕,曾五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凯特?温斯莱特凭
借在《朗读者》中的完美表演当仁不让地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
D.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
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唐以前的朝代实行兵农合一、全农皆兵的制度,人人都是兵,农闲时,每人都要参加军,
6.下列对“在中国,戏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却有时很像戏”这句话含意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的程式化、脸谱化的表演和现实生活之间有较大差距。
B.中国戏曲常见的“大团圆”结局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C.讽刺了中国有时会出现一些戏剧化的荒诞、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D.通俗文艺作品影响着社会生活,是社会的游民化的桥梁。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社会游民化”的是( )
A.在通俗文学作品的影响下,明末清初,一些游民组织起来反抗暴政。
B.在《水浒传》的影响下,清末民初的土匪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
C.义和团的仪式、宣传、言行、服饰等方面都明显受到通俗戏曲的影响。
D.阮大铖身为兵部尚书,参加誓师大典时所穿的服装就是戏曲里的行头。
三、(12分。每小题3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屡戒不俊 俊:改悔 B.配以少婢,事乃寝 寝;平息
C.横被残梏,踝骨皆见:显现 D.不堪刑,诬服,论辟 论;争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崔并受之,母乃食
①兀坐直视,若有所嗔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①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 ①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 ②母搴帘而呼日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崔猛“性刚毅”“事母孝”的一组是
①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 ①逾垣而过,鼻耳唇舌尽割之
②姑饿濒死,子窃啖之 ②崔并受之,母乃食
①和衣卧榻上,辗转达旦
①我将赴有司死耳
②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 ②以自首减等,充云南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猛性情刚毅,喜好打抱不平,幼时老师赐给名与字,希望他有所收敛,但他依然
抑强扶弱,不避怨嫌,前来向他诉冤陈事的经常室盈院满。
B.崔猛因邻家悍妇虐待婆婆、诟骂丈夫而一时性起,将其惩戒致死,受到了母亲的杖
责。并被刺臂涂染朱红,为了母亲,他都接受了。
C.崔猛在吊丧途中遇到不平,鞭马向前,想要动武,迫于母亲的威严而未敢发作;回
到家中不语不食,辗转反侧,最终下定决心,当夜将恶人除掉。
D.崔猛母亲去世后,他认为孝敬母亲的大事完成,于是到官府自首,使蒙冤的李申无
罪获释;又因自首而减刑充军云南,不到一年巧遇大赦回到家中。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5.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遭难》)
(2)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4)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五、(12分)
16.依据下面文字,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北京奥运会“有特色”的四个方面,并写在对应的横
线上。(4分)
北京奥运会圆满实现了既定的“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
方面,即①、 ②、 ③、 ④。①就是这届奥运会融入了浓厚的中国韵味,表现出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底蕴.②就是这届奥运会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期间各国众多的艺术家和文化团体奉献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盛典。③就是这届奥运会集中体现了人们共同关心的时代主题,体现了全世界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④就是这届奥运会成为了群众最关注的,参与最为广泛的盛会。
17.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制作一个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要求:仿
照下面画线句子写一句话,做到内容谐和,句式大致相同。(3分)
妈妈,你是我疲惫中的一杯香茗,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
19.解释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信里自然股长着许多的惊讶、欢喜,或许还有失望与牵挂
(2)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望穿秋水”“目尽飞雁”的诗意
20.文中划线句子“这一切,是电话和伊妹儿所能替代得了的吗?”中,“这一切”包含哪
些内容?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4分)
21.文章以李清照的诗句为题,有何妙处?(4分)
19.文章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充军伊犁期间,林则徐“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惊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
文意分条概括。(4分)
21.文章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环境的恶劣和林则徐的艰苦行程?(4分)
22.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选材组材的?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6分)
七、(60分)
23.根据下面这幅漫画的寓意,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60分)。
一、(15分)
1. B
2.D(A像一相,8拌一绊,C邀一翱)
3.C(A顿号都改为逗号,“发掘”后的逗号改为分号;B分号应改为句号;D括号应在“知县”前)
4.A(B“缓和”意为局势、气氛等和缓,此处应用“缓解”。C“当仁不让”意为遇到应该做的事,
积极主动去不做,不退让,应用“当之无愧”。D“不绝如缕”指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
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5.B(A“山东、江苏部分地区”有歧义;C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应在“损害”后加“的行为”等
一类的中心语)
二、(9分,每小题3分)
6.B(是对现实生活理想化的反映)
7.(“社会游民化”指其他社会阶层受到游民思想意识的影响,A项说明游民本身的组织化。)
8.C(系无中生有,文中没有依据。)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判决,定罪)
10.C(A项,①副词,才;②副词,竟。B项,①副词,好像;②代词,你。C项,均为介词,因为。
D项,①连词,却;②连词, 表修饰)
11.B(A项,②是说邻之子躲着悍妇偷偷地给母亲东西吃,与崔猛事母孝无关;C项,①是说崔猛想
去打抱不平,又怕母亲知道生气而犹豫不决,与崔猛性刚毅无关,D项,②是说崔猛因自首而被
减刑,与崔猛事母孝无关)
12.C(“将恶人除掉”不是在当夜)
四、(24分)
13.(1)崔猛害怕了,跪着请求接受母亲的杖责,并把悔改之意告诉母亲,母亲只是哭泣,连看也不
看他。(5分。“请受杖”2分,“告以悔”2分,“顾”1分)
(2)崔母自从邻居家的泼妇死后,对儿子的管教更加严厉,有前来诉说冤仇的,总是严词拒绝他
们。(5分。“戒”“切”“赴诉”“辄”,“摈斥”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拳猛字勿猛,是建昌府世家子弟。性情刚直勇敢,小时候在学堂读书,学童们稍有触犯,他就拳脚相加,老师多次惩戒,他都不肯悔改。他的名和字,都是老师给他起的。到了十六七岁,武艺超群,无人能比,又能手持长竹竿登跃高大的房屋。崔猛喜欢打抱不平,因此乡亲们都很敬服他,前来诉冤陈事的人挤满屋子庭院,崔猛惩治豪强,扶持弱小,不避嫌疑,不怕结怨一每当他大怒时,没有人敢劝说他的。只是他侍奉母亲很孝顺,母亲一出面 ,他就消气了。母亲总是狠狠地责备他,他连连答应接受母命,但一出门就忘了。邻居有个凶悍的泼妇,经常虐待婆婆,婆婆饿得快要死了,她儿子偷偷给她东西吃,泼妇知道后,对他万般辱骂,骂声四邻都能听到。崔猛大怒,跳过墙去,把泼妇的鼻子、耳朵、嘴唇、舌头都割掉了,泼妇当即就死去了。崔母知道后很害怕,叫来邻家儿子,好言劝-慰,并用财物周济,还把年轻的婢女许配给他,事情才得以平息。为此,崔母气得直哭,不肯吃饭。崔猛害怕了,跪着请求接受母亲的杖责,并把悔改之意告诉母亲,母亲只是哭泣,连看也不看他。崔妻周氏,也跟着丈夫一起跪下。崔母于是用木杖打他,并又用针在他手臂上刺了十字花纹,染上朱红颜料,使其永不消失。崔猛都接受了,崔母才肯吃饭。
崔母自从邻居家的泼妇死后,对儿子的管教更加严厉,有前来诉说冤仇的,总是严词拒绝他们。有一天,崔母的弟弟死了,崔猛跟着母亲前去吊丧。路上遇见一伙人,捆绑着一个男人,叱骂催促前行,并用棍棒、鞭子击打他。围观的人把路都堵住了,车子不能前进。崔猛上前打听,认识崔猛的人争着告诉原委。在这之前,一个大乡绅的儿子某甲,横行乡里,看到李申的妻子很漂亮,就要占为己有,只是找不到因由。就命令他的家人引诱李申和他赌博,借给他赌资并加重利息。赌了一个晚上,欠了几千文钱的赌债。李申不能还债,那个,绅的儿子便派了很多的人把他的妻子强行抢走了。李申在乡绅门前哭诉。那个乡绅的儿子大怒,把李申绑在树上,棍打鞭抽,严刑拷打,逼迫李申立下“无悔状”。 崔猛听了这件事情,义愤填膺,策马向前,打算动用武力。崔母掀开车帘喊道:“哎!你又想干什么!”崔猛只好停下。吊完丧后回到家,崔猛不说话,也不吃饭,只是独自呆坐着,眼睛直直地看着某处,好像有所生气。妻子询问他,也不回答。到了夜晚,一他不脱衣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直到天亮, 第二天晚上又是这样,有时突然开门外出,一会儿又回来躺下。这样反复三四次,妻子也不敢多问,只是害怕地屏住呼吸听着。不久,他出去很长时间才返回,关上门就睡熟了。
这天晚上,有人把那个乡绅的儿子某甲杀死在床上。官府怀疑是李申干的,把他捉来治罪。李申意外遭受残酷的刑罚,脚上的踝骨都露出来,最终也没有招供。过了一年多,李申忍受不了酷刑,被迫含冤认罪,便被判处死刑。 恰巧这时崔母去世了。殡葬以后,崔猛告诉妻子说:“杀那个乡绅儿子的人其实是我。当时只是因为母亲还在的缘故,没有说出去。现在孝敬母亲的大事也完成了,我怎能以自身的罪过殃及别人呢?我准备到官府去接受死刑。”崔猛到官府去自首。县官非常惊愕,给他上了刑具送到狱中,释放了李申。李申不答应,坚决承认是自己干的。县官无法判决,只好将两人同时拘禁。 李申的家属和亲戚都责备李申。李申说:“崔公子所做的事,是我想做却做不到的。他替我做了,我怎么能眼看着他去死呢?”执意不肯改口,坚决和崔猛争相认罪。不久,衙门的人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强迫李申出狱,拿崔猛抵罪,很快将处以死刑。这时,正碰上审查刑事案件的赵部郎,审查并复勘已定罪的囚犯,赵部郎因崔猛自首减刑定罪,充军到云南。不满一年,崔猛就遇到大赦回到家中。
14.
(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以及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2分)“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蜂儿闹”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2分)(色彩对比、动静相衬、拟人手法答出两点,又有准确的简析即可得满分)
(2)面对春的离去(暮春情景),客居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2分)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2分)
15.
(1)潦倒新停浊酒杯 猿猱欲度愁攀援
(2)舞幽壑之潜蛟 银瓶乍破水浆进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暮霭沉沉楚天阔
(4)君子生非异也 穷则独善其身
五、(12分)
16、(示例)①中国风格(中国特色)②多元文化(人文风采)③时代风貌(时代精神)④大众参与(广泛参与)【填对一个得1分,意思对即可】
17.示例:你是我低迷时的一曲清音,当我意懒神迷时,优雅的旋律使我心旷神怡;你是我迷茫中的一盏明灯,当我徘徊歧路时,璀璨的光芒让我豁然开朗。
18.(1)示例:画面左边画着一中年人,仅挑一只桶,桶上写着“物质生活”:右下方有一只写着“文化生活”的桶,似乎正在向中年人说着什么。(内容全面2分,表达方式正确1分)
(2)示例:①勿忘我。②我也很重要啊。③只挑它你走不远的。(只要紧扣画面内容,想象合理即可)(2分)
六、(18分)
(一)
19.(1)“鼓胀"一词生动地表现了从前书信数量多时,给人带来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2)对书信的热切期待。 (4分,每点2分)
20.①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与精神的收藏价值,(1分)让读者感到幸福,充实而富足。(1分)②具有非同寻常的认识价值。(1分)③具备语言和书写的艺术。(1分)
21.①使文章含蓄,典雅,更有韵味。(2分)②问句形式更能表达作者对书信传统逐渐丧失的叹惋以及对书信文化回归的渴盼。(2分)
22.①是对书信品质的具体表现,再次体现了书信的价值。(2分)②是对文章主题的形象表达,有利于引发现代人对书信传统的重新思考。(2分)③余韵悠长,耐人寻味。(2分)
(二)
19.①内容上:表现林则徐对自己禁烟之举的正确评判,突出其刚直不屈的性格。②结构上:为下文写林则徐以“戴罪”之身为国出力作铺垫,紧扣文题,与首尾相呼应。(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①建议屯田固边,协助垦荒;②捐出私银,承修河渠;③推广内地的水利、种值技术;④发现、研究了“坎儿井”,并大力推广。(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1.①表现林则徐遭遇的人生困境与心灵折磨。②反衬出林则徐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和创建的丰功伟绩。(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选材组材:从“以罪臣之名”, “行忠臣之事"两个角度。(2分,每点1分,答“罪臣”“功臣”亦可)
写作特色:①抓住传主的业绩和品格,选择丰富典型的史料,通过叙述、描写、评议揭示其特有的精神风貌。 ②在客观公正评价的同时,融入作者浓郁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更好地感染读者。(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23.评分标准参见2008年高考山东评分标准。基准为43分,适度拉开档次。
无题目或改动题目扣2分;每有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