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济宁市汶上县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第Ⅰ卷2页为选择题,20分;第Ⅱ卷2页为非选择题,30分;共50分。历史、地理、生物三科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历史、地理、生物三科第Ⅰ卷答在同一张答题卡上。历史为l―20题,地理为21―40题,生物为41―55题。

3.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4.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1.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八大

2.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上述成就的取得,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改革开放                                               D.国有企业改革

4.“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成就                                D.“大跃进”的浮夸风

5.“铁人”精神产生于

A.抗美援朝时期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土改时期                                               D.“大跃进”时期

6.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请问“大串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下列文件性质不同于其他三类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土地改革法》

    D.《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8.我国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晌,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A.太跃进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开辟经济特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你认为深圳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大改造结束       ②抗美援朝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④土地改革开始       ⑤国企改革开始

A.④①②③⑤         B.③④①⑤③            C.④②①③⑤            D.②①④⑤③

12.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如城乡差别大,群众看病难,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C.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D.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13.体现我国民族区域制度政策的行政机构是

A.特别行政区                                            B.直辖市

C.经济特区                                               D.自治区

14.8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这一规定体现了邓小平提出的哪一构想

A.求同存异                                               B.四项基本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

15.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外交理论和策略方面,由周恩来首先对外阐述的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

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16.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美关系的逐渐缓和                              B.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三个世界”的划分

17.如果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18.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制定计划。我国发展高新技术的计划是

A.“星球大战”计划                                   B.“尤里卡”计划

C.“2000年科学技术综合纲要”                 D.“863”计划

19.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汪道涵

20.词语往往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反映,下面这些词语哪个不属于21世纪

A.炒鱿鱼                B.跳槽                   C.公开招聘            D.铁饭碗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一、历史诊断题(标出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4分)

二、材料解析(22题、23题各8分,共16分)

三、问题探究(10分)

4.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据此回答:

①1952年,农民李大爷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而感到非常高兴,那么李大爷是怎样获得土地的?请你设想一下,李大爷在1952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③十六届五中全会针对农村问题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