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滨州市滨城区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各位同学,展示自己睿智的时候到了,请认真阅读试题,冷静思考,沉着答卷!本卷共6页26个试题,答题时间为90分钟,总分100分。预祝各位考试成功!
一、精彩四选一(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各题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按题号顺序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下列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A.开通了大运河 B.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全国统一
C.统治者十分残暴 D.繁荣而短暂
2.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说明他认识到
A.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C.重用人才的必要性 D.虚心纳谏的好处
3.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4.科举制度的影响,我们从侧面来分析,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最高统治者皇帝。
B.参加科举考试人数众多――科举考试笼络了一大批读人
C.科举考试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科举制度控制了读书人
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普遍推重明经考试
5.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读“诗仙”李白的诗,你可以感受到他的诗歌风格是
A.雄奇飘逸,激昂奔放 B.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C.直自如话,通俗易懂 D.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7.下图为敦煌飞天壁画,对其的赞誉恰当的是
A.千古吟咏 B.观者如山 C.满壁风动 D.意境悠远
8.下图中被北方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是
9.下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印刷品
A.《唐律疏议》 B.《丹经》 C.《金刚经》 D.《步辇图》
10.下列各项横线两端没有联系的是
A.女真族――完颜阿骨打 B.蒙古族――松赞干布
C.契丹族――耶律阿保机 D.党项族――元昊
11.下图是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立庙纪念岳飞是因为
A.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B.他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C.他被秦桧陷害,含冤去世
D.他的抗金斗争使南北获得持久和平
12.某电视剧中,描绘北宋初期的汴京时有以下几个镜头,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应是
A.一人吃了两碗米饭
B.酒店橱柜里摆放着精美瓷器
C.用煤作燃料取暖
D.用纸币购买生活必需品
13.“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数里。”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宋朝
A.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B.传统节日的热闹景象
C.城市文化生活丰富 D.商人地位提高
14.下列与中国四大发明相关的事件中,发生在宋元时期的不包括
A.平民毕?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C.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
D.黄道婆在棉纺织技术方面做出重大革新
15.清人王鸣盛指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此书是指
A.《大唐西域记》 B.《史记》
C.《农桑辑要》 D.《资治通鉴》
16.下列四个文化名人,就其成就而言,有三个是同一类的,一个是不同类的,请把这个不同类的选项找出来
A.苏轼 B.辛弃疾 C.关汉卿 D.李清照
17.明清时期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八股取士 B.文字狱
C.重农抑商 D.固步自封
18.①康熙 ②戚继光 ③ 。根据你的判断,第三个人物应该是
A.郑和 B.乾隆 C.唐太宗 D.郑成功
19.清朝前期在民族政策方面刚柔相济,下列各项中属于“柔”的一面是
A.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
B.设立驻藏大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C.设立将军、参赞大臣等职
D.修建避暑山庄和喇嘛庙
20.下图是《南方挖煤图》,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此图应出自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徐霞客游记》 D.《齐民要术》
21.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文学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2.明清时期,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四民”当中社会地位提高,排在第二位的是
A.士人 B.农民 C.工匠 D.商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23题12分,第24题13分,第25题17分,第26题14分,共56分)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一一丝绸之路贯穿亚欧大陆,成为了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对外交往活跃频繁。
回答:
(1)举出材料一中唐朝和明朝时期在对外交往方面著名的历史人物及其行动。(6分)
(2)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和明朝时期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3)材料二反映了清王朝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3分)
(4)依据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25.小玲同学在学习了第二单元宋元时期(960―1368年)的历史以后,对本单元的知识作了如下整理,请你帮助她把下面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17分)
①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 文化和两宋政权为代
(1)单元主题 表的中原汉族 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
②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①政权更替:从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 ,到 和
两个政权南北对峙,再到 朝大一统。
(2)政治特征 ②封建专制统治继续加强。 制度的建立,使广阔疆域都置于中央政府有效管辖之下。
①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特别是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
(3)经济特征
②我国经济重心从 流域转移到 流域(经济重心南移)。
(4)科学技术 、 、 三大发明的完成及应用使宋元文化 处于世界文明的高峰。
①与唐诗齐名的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5)文学艺术
② 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成熟。
①两宋时期,民族政权间既有战争冲突,也有和睦相处,民族间的 是主流。
(6)民族关系 ②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形成了新的民族 ;在文化上呈现出以 为主的认同趋向。
回答:
(1)上面四幅图片分别与我国古代哪些著名的工程有关?试就其地位和作用各作一句话的概括评价。
(2)学习了中国古代这些宏伟的工程,你有什么感想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