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聊城市临清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
历 史 试 题
请你在答题前,仔细阅读一下说明:
1.试题共4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别忘了将答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卷上。考试结束,只交答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4分)
1.隋朝建立的方式是
A.武装政变 B.外戚篡权 C.农民起义 D.割据政权
2.隋朝二世而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对外战争频繁 B.少数民族起义
C.自然灾害严重 D.统治者暴虐无道
3.“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上曰‘善!’材料中的“上”指的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下列各项与武则天有关的是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5.从解放劳动力角度讲,下列技术成果最具革命性的是
6.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7.下列对唐朝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8.下列诗句与科举制度无关的是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C.“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D.“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9.872年,在《初使泰西记》中有“金山为各国贸易总汇之区,中国广东人来此贸易者,不下数万。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国人呼之为‘唐人街’。建立会馆六处。”称中国人为“唐人”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B.现在的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的对外交往很频繁
D.唐朝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10.唐朝时,中华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最主要的原因是
A.唐朝疆域空前辽阔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汉族先进文化的吸引
D.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11.下图为西藏著名建筑大昭寺,下列人物与其有关的是
A.颉利可汗
B.文成公主
C.金城公主
D.怀仁可汗
12.“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凤洋溢奈良城。”诗中叙述的事件发生在
A.7世纪上半期 B.7世纪下半期
C.8世纪上半期 D.8世纪下半期
13.《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故事发生在下列那个皇帝统治时期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14.民歌《小放牛》唱: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歌中唱的“赵州桥”的真正建造者是
A.鲁班 B.张果老 C.李宇春 D.李春
15.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金刚经》 B.《大唐西域记》 C.《诗经》 D.《贞观政要》
16.“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幅对联称颂的诗人是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自居易
17.隋唐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是
①王羲之 ②欧阳询 ③颜真卿 ④柳公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下图是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他的画被称为开后世______先河
A.写意画 B.人物画 C.山水画 D.花鸟画
19.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它
A.独具风格的建筑
B.特殊的地理位置
C.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曾遭殖民者的劫掠
20.“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说的是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1.“古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材料中说的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A.女真族 B.党项族 C.蒙古族 D.契丹族
22.下列对澶渊之盟的评价正确的是
A.助长了契丹族的势力
B.保持了边境的和平局面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23.下列诗句与岳飞无关的是
A.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B.一代精忠起河岳,千秋生气镇湖山
C.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D.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l
24.中国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 (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25.《宋史》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句话反映的历史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战乱较少
B.政治中心的南移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统治者励精图治
26.南宋有的学者认为:“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汉族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
B.民族融合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追求时尚被胡人同化
D.各民族杂居相处的结果
2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叙述的节日是
A.元宵节 B.春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28.“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材料中说的“易聚易散”的场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需要
B.旅游业的兴旺
C.交通业的发达
D.城市的繁荣
29.下列人物和文天祥有相似之处的是
A.鉴真 B.玄奘 C.岳飞 D.寇准
30.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定都大都 C.统一蒙古 D.建立元朝
31.元朝为了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民族政策 D.八股取士
32.元朝开凿的两段新运河是
①通惠河 ②会通河 ③永济渠 ④通济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3.下列关于元朝民族融合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B.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差别
C.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汉族地主都成为蒙古族贵族
34.下列朝代在今天的北京定都的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l0分)
1.唐朝建立于______年;元朝建立于______年。
2.______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我国经济中心南移到______ (朝代)最后完成。
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赞普______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l2世纪初,女真杰出首领______起兵抗辽,建立金政府。
4.宋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唐朝时,在今______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元朝时______成为正式的行政区。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两大盛世局面,这两大盛世局面的共同点有哪些?(2分)它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哪些有益的经验?(6分)
2.与北宋和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主要有哪些?(4分)它们与两宋的关系总的来看是怎样的?(2分)你是如何正确认识这一问题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