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历史(华师大版)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出答案后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在选择题前的表格内)

1.开国大典上,毛泽尔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人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试题详情

2.1950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者”是指

A.美国    B.日本    C.越南    D.韩国

试题详情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人会的主要任务是

A.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D.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试题详情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艰苦创业的年代。创业年代,从人民中间涌现的石油战线的“铁人”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试题详情

5.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右图描绘的是1952年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特级战斗英雄”

试题详情

A.邱少云    B.黄继光  C.罗盛教    D.杨根思

试题详情

6.“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工业基础得到了极大改善

C.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完成

试题详情

8.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经济调整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一个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国民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周恩米

试题详情

9.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客观上

A.宣告了“文革”理论和实践的火败 

B.奠定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基础

C.促进了夺权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兴起 

D.宣告长达十年的“文革”终于结束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回答10―l2题

试题详情

10.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经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试题详情

l1.我国规定:少数民族即使达不到法定产生一名人大代表的人数,至少也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

A.保护少数比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B.保障少数比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C.反对大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   

D.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试题详情

12.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比族自治地方是1947年成立的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试题详情

1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两首歌词颂扬的历史伟人是

A.孙中山、毛泽东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试题详情

1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最初实践于:

A.四川广汉    B.安徽凤阳    C.山两大寨        D.河南信阳

试题详情

15.党在社会土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经济建改    C.人民民主专政   D.改革开放

试题详情

16.2007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备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

A.10周年      B.9周年        C.8周年          D.7周年

试题详情

17.决定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试题详情

18.通过宪法“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和“依法治国”载入宪法的时间是

A.1978年    B.1986年    C.1997年    D.1999年

试题详情

19.下列有关台湾和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②台湾曾经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  ③祖国统一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0.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领域不断扩大开始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5分,共60分)

1.6

试题详情

1.95

棉花(万吨)

130

164

材料二

试题详情

(1)根据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体状况是怎样的?其原因是什么?(4)

(2)按百分比统计一下,1957年比1952年的粮棉产量增长率分别是多少?(2分)

(3)材料二中的宣传报道应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运动中,这一运动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特点,扩展到工业领域的主要表现是掀起了全民“___________”的群众运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谷子跃过万斤”的标题反映了当时我国的经济建设严重地违背了___________。(6分)

试题详情

(1)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中国哪两个行政区?(4分)

(2)图一和图二中都有五颗五角星,其共同寓意是什么?(3分)

(3)从设立时间、形成过程、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及设立意义等方面,指出这两个行政区的共同点。(8分)

试题详情

24.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短短的三年内,经受了军事、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方面的严峻考验,人民政权得到了巩固。请同答:

(1)扼要指出新中国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成立的?(3分)

(2)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在军事、政治、经济上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8分)

(3)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4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