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聊城市临清县初三模拟考试试题(一)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试题由第Ⅰ卷和第Ⅱ卷组成。第Ⅰ卷、第Ⅱ卷分别包括历史部分、地理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32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38分。共7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D.远古人类都过着氏族生活
2.下列各项与秦始皇没有关系的是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B.废分封,立郡县
C.车同轨,书同文
D.焚书坑儒
3.“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向汉武帝提出上述建议的是
A.李斯 B.董仲舒 C.司马迁 D.张骞
4.“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具是
5.下列句子与武则天有关的是
A.“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C.“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6.“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的这首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郑和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康熙帝
7.下列文物古迹在临清的是
①鳌头矶 ②光岳楼 ③舍利塔 ④博济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下列四大名著中,多个故事发生在聊城的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9.下列诗句反映右图建筑建造目的的是
A.“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B.“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C.“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0.“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一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2.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应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13.1937年11月表示:“誓死留鲁西北抗战,坚决不退黄河南”的决心并通电全国的抗日英雄是
A.范筑先 B.张自忠 C.马本斋 D.金方昌
14.为改变下表反映的情况,我国政府制定的相应措施是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加快农村士地改革步伐
C.首先发展军事工业
D.加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5.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材料中说的中国出兵参战的主要原因是
A.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B.新中国敢于迎战强大的帝国主义
C.朝鲜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
D.显示中国人民不怕战争的勇气
16.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我国
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D.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7.“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恩格斯)这句话的含义是文艺复兴
A.没能融人时代潮流之中
B.并没有使古典文化复兴
C.没能准确地反映这场运动的实质
D.打着弘扬古罗马文化的旗帜
18.右图中属于“协约园”军事集团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19.关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有利于恢复苏俄的国民经济
C.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基础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
20.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你认
为普京此话的含义是
A.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合作
B.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C.世界局势日趋缓和
D.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8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分)
1.公元前6世纪,_________在印度创立了佛教;7世纪_____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长期以来对我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西汉、唐初、明初的统治者在治国方针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为什么?(2分) 其具体措施有哪些共同点?(2分)
2.1861年的俄国和美国,分别发生了废除农奴制改革和废除黑人奴隶制的南北战争。
请回答:
(1)俄国农奴制与美国的黑奴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分)
(2)这两大事件的发生分别有哪些重大历史意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