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温馨提示:1.本试卷必答题100分,选做题1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合理利用时间。
2.本试卷分为卷I选择题和卷Ⅱ综合题及选做题。
3.请把答案写到相应位置,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第Ⅰ卷 选择题(总分40分)
你会选择吗?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后面相应的答题栏内。(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A.直立行走 B.劳动 C.语言的产生 D.手的发展
2.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
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
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
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
3.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4.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5.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半坡氏族的有
A.原始农业已有发展 B.已会制造陶器
C.建筑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 D.饲养猪、狗等家畜
6.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7.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8.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
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禹传位给启 D.商汤灭夏
9.远古传说中,号称神农氏的是
A.黄帝 B。蚩尤 C.炎帝 D.尧
10.对西周时分封制作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封者有义务服从周王的统治,治理诸侯国
B.密切了西周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稳定了对全国的统治
C.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D.形成了众邦林立、脱离中央统治的局面,阻碍了社会发展
11.史书《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
A.祭祀与打仗 B.农业与打仗
C.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 D.祭祀与发展农业
12.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有
①齐国是东方大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③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大自己势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13.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奴隶消极殆工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5.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①二王庙 ②分水鱼嘴 ③石人水尺 ④飞沙堰 ⑤宝瓶口
A.②①⑤ B.②③① C.③④⑤ D.①②③
16.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私学的兴盛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士人的解放
17.在“烽火戏诸侯”中,诸侯们之所以能前往的原因是
A.想借机见见周王
B.诸侯想去都城求取封赐
C.诸侯为了讨好周王
D.分封制中规定了诸侯有保卫王室的义务
18.夏朝之所以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其主要依据是
A.建立国家机构 B.铸造司母戊鼎
C.粮食产量增加 D.实行分封制
19.在建筑物上使用瓦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0.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是因为
A.凭个人力量和简陋的工具难以生存
B.可以御寒
C.可以分享劳动成果
D.生活习惯
第Ⅱ卷 综合分析题(共四大题 总分60分)
二、材料解析题(37分):
三、简答题(10分)
1.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奴隶社会代替了人人平等的原始大同社会。有人据此说,这是历史的倒退。你是怎么认为的?(5分)
2.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你能写出几个吗?(2分)就其中一个成语谈谈给你的启示。(3分)
四、填图题(5分)下图是《战国形势图》(5分)
请回答:
(1)战国初年瓜公晋国的三家是:E F D 。
(2)位于今山东省境内的A是 。
(3)通过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B是 。
五、连线题(8分)
儒家 庄子 道法自然
道家 墨子 民贵君轻
墨家 孟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实行法治
六、选做题(10分)
探究应用 读史识图
根据上述图片,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6分)你认为哪一种途径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2分)为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