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二○○七年初三模拟考试(一)化学

亲爱的同学,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由第I 卷和第II卷组成,共12 页。第I 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两卷分别包括物理部分、化学部分、生物部分,共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答第I 卷前,请你先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科目只涂物理,不涂化学和生物。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 CD)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3.试题的第II卷分别在物理答卷、化学答卷、生物答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试题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第I 卷(选择题    共57分)

化学部分(共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一1 C一12 0一16 Na一23 S一32  Cl一35.5  Ca一4O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夜幕降临,运河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

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

C.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

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

试题详情

13.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绿色”的含义包括“绿化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绿色奥运”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A.废旧电池随意乱扔

B.人走不忘关电灯,洗手不忘关龙头

C.尽量减小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

D.同学问候发电子贺卡代替赠纸质贺卡

试题详情

14.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 价,氧元素为-2 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试题详情

A.        B.       C.       D.

试题详情

15.把分别充满红棕色气体和无色的集气瓶,按照如右图所示A 、B 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 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 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试题详情

16.可把下表中每一组气体物质分别区别开来的共同方法是

试题详情

A.滴入澄清石灰水                B.滴入酚酞试液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插入木条

17 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8.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纯碱溶液浸泡蔬菜以降低蔬菜上残存的农药

B.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C.用燃烧法区别棉线和羊毛线

D.少吃蔬菜,多吃含脂肪的肉类,可以增强体质

试题详情

19.小明“五一”长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根据某品牌碳铵()化肥包装袋上的标识(如右图所示), 对该化肥的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铵属于盐类                           

B.碳铵是一种复合肥料

C.碳铵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D.碳铵里的含氮量是指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试题详情

20.下列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试题详情

A.上表中,8 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B.S 、Cl 、Ar 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C.上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 个

D.从Na到Ar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

试题详情

21.有一瓶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要除去其中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可以达到目的是

A.过滤后加入适量稀硝酸                    

B.先过滤,然后小心蒸发

C.加入适量盐酸,过滤                      

D.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化学部分(共30分)

试题详情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 个小题,共12 分)

材料一:通常食醋中约含3 % -5%的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 ,在温度高于16.6℃ 时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醋酸具有酸的通性。

材料二:钙是人体中的一种常量元素,人们每日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钙。动物的骨头中含有磷酸钙,磷酸钙难溶于水,但能跟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钙盐。

(l)在10℃ 时,醋酸的状态是_________;

(2)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食醋?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熬骨头汤时,常常会加入少量食醋,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2.(6分)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l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

试题详情

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而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 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上述反应③ 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

 ( 3 )请根据你的想象,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产物的示意图。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3.( 2 分)某同学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人一定质量的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能溶解的,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该学生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4 得到的溶液属于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 。

试题详情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 个小题,共12 分)

14.( 4 分)某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个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图所示)。已知它们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四种溶液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l)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_________溶液,也可能是________溶液。

(2)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5.( 8 分)某学生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已略去),实验在27℃ , 101kPa 下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试题详情

① 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 用天平准确称取氢氧化钠样品2g ,放人A中试管内,向B 中集气瓶内倒入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至瓶颈处;

③ 向分液漏斗中倒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22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判断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因此,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必须___________保存。

( 2 )在实验步骤① 和② 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B 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 4 )判断实验步骤③ 中滴入的稀硫酸已过量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 5 )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在27℃ , 101kPa 时二氧化碳的密度1.8g/L ;二氧化破的体积等于排出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的体积)

试题详情

四、计算题(6 分)

16.某校一学习小组了解到当地所产石灰石所含杂质为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跟盐酸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含有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来15g这种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并取稀盐酸100g ,平均分成四份,分四次加到烧杯中,每次稀盐酸的用量及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试题详情

试求:( l )在第____次加入盐酸后,样品中碳酸钙就已完全反应。

( 2 )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