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6 页。第Ⅱ卷 7 至 12 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或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或写在答题纸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梦呓 友谊 谥号 抑扬顿挫 自怨自艾
B.股肱 女红 供给 鞠躬尽瘁 攻城略地
C.思量 测量 量力 不可估量 量时度力
D.反扑 讣告 朴实 前仆后继 赴汤蹈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擎肘 口头禅 张皇失措 水至清则无鱼
B.福分 吊书袋 鞭辟入理 迅雷不及掩耳
C.慰籍 阻击手 虚与委蛇 口惠而实不至
D.融资 执牛耳 钟灵毓秀 事实胜于雄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得天独厚的旅游 ,成为都灵冬奥会商业运作的一大卖点。
②有了窗子,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 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我们,窗子成了我们的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的所在。
③他那 的叙述使我入了神,仿佛跟着他进入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的战场。
A.景致 不必/甚至 惟妙惟肖
B.景观 未必/甚至 惟妙惟肖
C.景致 未必/乃至 绘声绘色
D.景观 不必/乃至 绘声绘色
二、(18分,每小题3分)
5.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需要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和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B.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
C.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选择”的心态。
D.这是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的思想观念。
6.下列解说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人类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和而不同”,就能“天下大同”。
B.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经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的中华文明。
C.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仇视西方的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D.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一定会受到某些人的非议、抵制或可能的猛烈的攻击。
在大气的组成中,臭氧起着举足轻重的双重作用。而在都市烟雾中,臭氧则主要起着负面作用,它严重地损害了人们的呼吸道,并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全球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都要超过数十亿美元。但在3万-7.5万英尺(9144-22860米)高空的同温层,臭氧却对地球生灵起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作用,由于臭氧具有复杂的双重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对臭氧笼统地用“好”和“坏”来形容。
臭氧在工业领域的用途极其广泛,是最常用的消毒剂,我们日常饮用水就是用它来清除其中对人体有害的氯。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用它来清除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此外,臭氧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总之,臭氧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物质,它的重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相提并论一点也不为过。
暴风雨过后的天空中往往存在着大量臭氧,它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气味。“臭氧”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是“嗅”的意思。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组成,高度浓缩时呈淡蓝色,气味较臭。由于构成臭氧分子的三个氧原子之间键合较弱,这就决定臭氧的稳定性较差,能够较容易地分离成氧原子。臭氧的这一特性使它成为极好的氧化剂。比较而言,氧分子的两个氧原子键合较强,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当夏日雷雨发生时,处于低大气层中的氧分子在雷电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大量臭氧,但它的存在时间非常短暂,通常只有20分钟。陆地上大部分臭氧,主要形成于距地表15英里(24公里)的大气层顶部的同温层,在那里,由于太阳紫外线的强烈辐射,产生了大量臭氧。在强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氧分子常常被分离成游离的氧原子,一旦和通常的氧分子结合就会形成臭氧。
臭氧也能和土壤里、海洋里以及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氮、氢、氯产生反应,并上升到同温层。当然,太阳活动周期和同温层气流的变化也会对该层中臭氧的产生和存在具有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各方面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在同温层就产生了一个臭氧相对集中的臭氧层。因为臭氧层几乎吸收了所有来自太阳的紫外线,特别是对生命有害的UV-B波长的紫外线,因此它对地球生命来说极其重要。如果UV-B波长紫外线不受阻拦,顺利到达地球的话,那么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将会成倍增加,农作物、森林和海洋浮游生物也会遭受毁灭性破坏。
虽然臭氧对地球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自然界中的臭氧却非常稀少。即使在浓度最高的臭氧层,每1000万个空气分子中也只有3个臭氧分子。打个比方来说,如果在海平面压强条件下将大气中所有臭氧集中起来的话,那么它的厚度也仅有1/8英寸(即3毫米)。
8.对“在大气的组成中,臭氧起着举足轻重的双重作用”中“双重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都市烟雾中,臭氧既严重损害人们的呼吸道;又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森林遭毁灭性破坏。
B.在都市烟雾中,臭氧损害人们的呼吸道,导致农作物减产;在同温层它却保护地球生命。
C.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健康和农作物、森林生长;它还是常用于工业领域的消毒剂。
D.臭氧能吸收对地球生命有害的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但可以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森林遭毁灭性破坏。
9.下面不属于臭氧形成原因的一项是
A.夏季都市空气中的氮气、氧气、汽车尾气和工厂排出的废气所形成的混合气体,经阳光照射进行复杂反应而形成。
B.夏季雷雨发生时,处于低大气层中的氧分子在雷电的作用下,在氧原子分离后,再进行氧分子组合而形成。
C.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稳定性较差,能够较容易地分离成氧原子而形成。
D.在大气层的同温层,强太阳紫外线使氧分子分离成氧原子,氧原子与其他氧分子结合而形成。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德中,补博州助教。 补:补任
B.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草:起草
C.周病消渴,弥年不瘳。 病:患病
D.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 敕:整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四、(18分)
15.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刺史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又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3分)
译文:
。
(2)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3分)
译文:
。
(3)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2分)
译文: 。
18.结合全文,概述肖邦在音乐上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答:
。
19.文中划线句“它(艺术家独特的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平行,但与现实世界又绝不相同”这句话的含义,你怎样理解?(4分)
答:
。
20.文中第三段写舒曼和李斯特,第五段写贝利尼和巴赫,两段同样是写“其他音乐家”,在表现手法和写作目的上有什么不同?试阐述之。(4分)
答:
。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文章以肖邦的艺术成长道路为线索,用生动跳脱的形象性语言,勾勒了肖邦丰富独特、寂静凄美的艺术世界,由衷地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B.第一段中“听上去似乎是作曲家一不小心,让人窥见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孤寂沉思”,“一不小心”恰恰点明了“自然”是肖邦音乐艺术的鲜明特点之一。
C.肖邦在现实生活中的“私秘性”需求,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所以他把独奏钢琴作为倾诉个人心境的最佳手段。
D.文中第四段,作者运用了对比和类比的手法,目的是说明肖邦的个性、气质决定了他与其他炫技大师的不同,但在选择作品的体裁类型时,更像是炫技大师。
E.最后一段总体评价了肖邦的艺术成就,并揭示出艺术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即艺术必须反映现实,同时又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
六、(12分)
2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要求以“我们”做句子的主语,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4分)
像“九星联珠”之类的天文奇观出现在古代,迷信思想浓厚的古人会视为“上天示警”而为之震恐,但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会把它作为一种自然美来欣赏。
改写:
。
23.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新闻周刊》就新技术对年轻人成长的影响,分别征询了全球65位经济领袖的看法,对利与弊的调查结果分别见表一和表二。请概括这两个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表一
因特网
手机
即时聊天
电子游戏
92%
5%
3%
0
表二
因特网
手机
即时聊天
电子游戏
6%
8%
6%
80%
以上数据表明: 。
24.根据下面文段内容,为“水俣病”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0字)(4分)
1953年日本雄本县水俣湾附近出现了一种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性疾病:有的患者出现痉挛、麻痹,意识模糊并很快死亡;有的患者肢端麻木,运动失调,话语不清;有的患者痴呆,傻笑……经过长期反复调查,直到1963年,一些学者从水俣氮肥厂排出的汞渣和水俣湾的鱼贝类中,分离出了一种含汞化合物,才初步弄清水俣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受含汞化合物污染的鱼贝类所造成的。这些鱼贝类生活的水域遭到了化工厂废水废渣的污染。
七、(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