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各地模拟试题精编
〖高质量整理归纳〗
福建省各地重点中学模拟试题精选
试题来源:2008.4-2009.5福建省各地优秀模拟试题及全国各地优秀试题。
凝聚各地专家的精髓,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2009年考前地理训练卷。
【选择题精编】
〖类别一:自然地理〗
图1中甲是“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乙是“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甲所示日期3个月以前的节气与图乙
中各点所示节气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甲所示时间下列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巴西热带草原草木繁茂
B.密西西比河正值汛期
C.罗马炎热干燥
D.长江中下游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读图2某区域七月平均等温线图,据此回答
3~4题。
3.图7中
①纬度的差异 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③地形和地势的影响 ④受到洋流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某船只从M地通过180°经线( )
A.时间不变,日期加上一天
B.时间不变,日期减去一天
C.时间变化,日期不变
D.时间不变,日期不变
《齐民要术》中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据此回答5-6题。
5.这段文字描述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可能是( )
A.夏季 B.冬季 C.初春 D.深秋
6.“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气团影响,加上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增强
7.“放火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的原因是( )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 ②“烟气”的主要成分是C02,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将地面直接烤暖 ④“放火作?"将大气直接烤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图3是两地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8~9题。
8.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 )
A.柑橘 B.香蕉 C.椰子 D.荔枝
9.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 )
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B.降水较多,气温较低
C.降水较少,气温较高 D.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图4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皆为
10.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水与潜水的补给
关系是( )
①由东北向西南流 ②由西南向东
北流 ③河水补给潜水 ④潜水补给河水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最有可
能为( )
A.
C.
12.从图中内容可知,该地区在利用水资
源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严重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图5),回答13-15题。
13.如果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
14.如果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理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 )
A.钢铁厂 B.造纸厂 C.印染厂 D.自来水厂
[16-24题选自福建省南安一中、养正中学、安溪一中2009届高三地理期中联考试卷]
北半球冬至日,北京7时33分日出、16时53分日落;下右图为40°N的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16-17题
16.此时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夜长分别为 ( )
A.1时40分,14时
B.10时20分,12时
C.2时20分,10时
D.2时20分,14时
17.当图中α的角度逐渐缩小至最小时, ( )
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B.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不断缩小
D.华北地区进入沙尘暴高发季节
右下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19.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下图是沿30°N的气压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20~22题。
20.图示季节,①地南部盛行 (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1.图示②地附近有一气压系统为 ( )
A.亚洲高压 B.夏威夷高压 C.亚速尔高压 D.阿留申高压
22.图示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方向自东向西 B.南极考察的最好时期
C.我国东南沿海台风的频发时期 D.南非开普敦正值高温多雨时期
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23-24题:
23.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 )
A.盛行西北风 B.盛行西南风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潜水补给河水
24.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 )
A.冰雪融水 冬季 B.大气降水 冬季
C.地下水 春季 D.大气降水 夏季
读下列两幅图,回答25―27题。
25.甲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40.乙图大致为甲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多少米?( )
A.1800 B.
26.有关图中A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气温较周边高 ②.气温较周边低 ③.气温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④. 气温的影响因素是地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7.B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①. 流量小 ②. 含沙量大 ③. 汛期长 ④. 无结冰期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在东北开展了20多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图分析回答28~30题。
28.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建国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突现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 C.酸雨加重 D.沙暴增加
30.以下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
A.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B.河湖面积广,水产业发达
C.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 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下图中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它地区的日期不同,回答31―33题。
3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0°N,45°W B.20°S,45°E
C.20°N,45°E D.20°S,45°W
32.该日正午北京物体影子的朝向是
A. 正南 B. 西南 C.西北 D. 正北
3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AB为晨线 ②AB为昏线
③此时出现极夜的纬度范围是70°N及其以北地区
④此时出现极夜的纬度范围是70°S及其以南地区
A. ①④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
读右图,回答4―5题
34.如图中等压线为一闭合等压线的部分,则
图示地区
A.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B.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
C.可能有台风
D.应该是亚洲高压中心
35.若此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则关于图中
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正处于汛期
B.径流季节变化大
C.结冰期可能长达半年
D.为两岸的甜菜种植提供灌溉水源
下图中①~④表示某海区洋流分布模式。据图完成36―38题。
![]() |
36.图中A、C、E三处附近的气候类型都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7.图中B、C所在国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A.北部地区 B.西南沿海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南)部沿海地区
38.图中①②③④相邻海域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地形对建筑物布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通风、采光等,回答39-40题。
39.为了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在不同风向的坡面,建筑物布局合理的是:( )
![]() |
![]() |
||||||
![]() |
|||||||
![]()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0.建筑物的间距越小,越节约建筑用地,为了保证山坡上的建筑物底层有充足日光照射,山坡上的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日照间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向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
②在向阳坡,坡度越小,建筑物间距越小
③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大
④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1。下图四地中,“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是
A.A B.B C.C D.D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42~44题。
4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3.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图中的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C.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D.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44.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读下图,完成45―47题。
45.甲地仅位于 (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46.关于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成因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分布在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
D.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