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新课标江苏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40分)

1.给下面的字注音。(8分)*

蹴(    )   欤(    )    啮(    )    莅(    )

伛(    )    偻(    )    洌(    )    觞(    )

试题详情

2.按要求默写课文。(12分)

(1)城非不高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                                ,山间之四时也。

    (3)《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4)《桃花源记》一文中,写桃花源内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试题详情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3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野芳发/而幽香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试题详情

    4.对下列各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从东到西大声叫嚷,从南到北进行骚扰。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又寄托在饮酒上。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才知道,忧患可以激励人们谋求生存从而能安乐地死去。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国内确实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也确实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试题详情

    5.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3分)

    A.“说”是一种文体,取材广泛,写法不拘一格,它接近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

    B.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列举六贤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通过层层论述,得出本文的结论也就是中心论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作者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句话,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试题详情

    6.一般情况下表递进、转折时“而”要重读,表连接或修饰时要轻读。下面句子中“而”字要重读的一项是(    )。(3分)

    A.朝暮,暮归                       B.北山愚公者,面山

    C.渐闻水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也    D.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试题详情

    7.把“乎”“矣”“哉”“焉”“尔”“耶”表示句末语气的词,恰当地填入括号内。(3分)

    (1)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                                     (    )

    (2)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                              (    )

    (3)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                               (    )

    (4)非死则徙                                            (    )

    (5)又安敢毒                                            (    )

试题详情

二、阅读理解。(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