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南京市白下区九年级调研测试(二)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淑女, 。《诗经?关雎》
(2)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在《夜雨寄北》)
(7)己所不欲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8)令初下,群臣进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9)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10)临近毕业,同学之间互相赠言,请你从中国古代赠别诗中选出合适的诗句送给你的同窗好友。写出连续的两句:
3.对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
B.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C.“管住自己”,不仅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D.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5.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分别用一个成语来反映两个人看到同样的数字“
左: 右: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则漫画的内容,并针对漫画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2分)
内容:
观点:
二、(45分)
8.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B.不能名其一处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C.有善口技者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D.忽闻巨狮出谷声 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
9.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骈死于槽枥之间
B.一座诺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命尽奏其所能 其真无马耶
D.客请以口技进 属以作文以记之
10.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B.又夹/百千/求救声
C.命尽/奏其所能 D.村下/群犬/惊惶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2)尝手持抚尺往来于松江。
13.根据文章的内容,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方框中。(2分)
一转身,不见了
的年轻男子。
一转身,不见了
的秦岭女孩。
一转身,不见了贫寒、凄苦的中年乞丐。
14.品味第6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
15.简要分析文章第⑤段开头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8.根据文义梳理出作者对幸福和痛苦的领悟过程。
一瓶浑浊的黄河水,使我感到了 ;一瓶澄清的黄河水,使我看到了 ;一条奔腾不息的黄河,使我意识到放大的生命就无所谓幸福和痛苦。
20.第⑥段中的“雄壮的黄河交响曲”用来比喻什么?(3分)
21.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正确地对待痛苦往往会让暗淡的人生重见光明,走向幸福。请从下列名著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来证明这一观点。(3分)
《童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人传》
2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文中反复描写滔滔黄河水浊浪翻滚,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绝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B.文章第④段中最能表现“痛苦与幸福交织相融的关系”的两个动词是掺杂、渗透 。
C.第④段中的开头语句“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D.第⑤段画线语句中的“其中”一词,在文中具体指痛苦和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的状况。
三、(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