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淮北市九年级“五校”联考(四)

语文试卷

一、读下面一段文字 ,给括号前的字注音。(4分)

1、用不超过6个字的句子概括2、3段文字大意。(4分)

(1)                      (2)                      

试题详情

2、第2段,邹忌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事设喻,将国事和家事联系起来,达到讽谏的目的。他是如何委婉劝说齐威王的?试解说。(3分)

                                                                     

                                                                    

试题详情

3、第3段                                   三个时间词语表明齐威王纳谏除蔽的过程。成语            就是出自本文。(2分)

试题详情

4、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试题详情

1、小说开头有关山路的描写占据了文章很大一部分的篇幅,这样写有必要吗?请说明理由。(3分)

答:                                                                   

试题详情

2、文中两次写老师“吼”,联系语境,分析老师吼的原因和表达的感情各有什么不同。(4分)

答:                                                              

试题详情

3、“呵呵,如果你得了第一,我兴许就能从民办转正了,兴许,还能弄个乡教导主任做做。”有人认为作者这样写徐老师怀着这样的目的带领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是贬低了老师的形象。你的看法呢?请将你同意或反对的理由写出来。(4分)

答:                                                                 

试题详情

4、画线句子是组委会主任和徐老师的对话,你从这段对话中体会到哪些意思?请一一写在下面。4分)

答:                                                                

试题详情

5、当老师问书立怎样才能不迟到时,书立回答:“我们走出这座山了才能不迟到啊。”请你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书立的话的。(4分)

答:                                                                 

试题详情

6、如果你是书立,遇到了这样难堪的局面,你会继续参加考试吗?你会老师一道去力争吗?(3分)

答:                                                                

(二)

不朽的丰碑

令人痛惜的意外事情发生了。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在一场车祸中不幸殉职,时年50岁。噩耗传到阿里,传到拉萨,传到山东,人们简直不敢相信。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八元六角;一是他的“绝笔”――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雪山含悲,江河呜咽。

许多人站在孔繁森的遗像前泣不成声,泪如雨下。数不清的哈达敬献在他的灵前,堆得像洁白的雪山。

在阿里,在拉萨、在聊城……成千上万的人在呼唤着同一个名字――孔繁森。

“波拉,波拉(爷爷)!你不能走,我们舍不得您哪!”孔繁森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捧着他的遗像哭干了眼泪,哭哑了喉咙。

“孔书记,我的好书记,让我替您去死吧!”孔繁森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双膝跪地,两手深深插进墓穴的黄土,嚎啕大哭,悲痛欲绝。

一位藏族老人匍匐在孔繁森的灵前,大声哭喊:“孔书记,您不该去呀!您对阿里恩重如山,我们不能没有您啊!”

阿里的一个画家虔诚地跪在孔繁森的遗像前,一边落泪,一边为他画像。画了一夜,也哭了一夜。当画稿完成后,他将画笔折成两截……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一幅幅低垂的挽联,诉说着人们的巨大悲痛,倾吐着人们的无限哀思和崇敬之情。

就像那许许多多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西藏高原的先辈那样,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也把他那高大的身躯融入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在无数人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试题详情

十一、(18分)阅读《不朽的丰碑》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