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辽宁省大石桥一中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

一、积累与运用30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取(jí)         诘(nàn)               狡(xiá)       骗(kuāng)

B.装?(jiàng)       立(zhù)      拮(jū)        锢(jìn)

C.乘(tiáo)        强(guā)      恣(suī)        亵(dú)

D.戊(xū)         凿(ruì)      于(chán)       褓(qiǎng)

试题详情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忐忑  瑟缩   陨落          B.牡蛎  颁布  煞白

    C.嗤笑  旁鹜   敷衍          D.谥号  佝偻  涕泗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演员把剧中人物的 内心表演得惟妙惟肖

试题详情

5.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乡》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人,他与契诃夫、欧?亨利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C.《沁园春  雪》作者毛泽东,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作者罗贯中,晋朝人,史学家。

试题详情

6.“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传》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_______。“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其中“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_。(2分)

试题详情

7.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2分)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小说有矛盾冲突,情节的展开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C.小说的故事性强,比其他的文学样式更感人。

D.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试题详情

8.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沁园春  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决定词所采用的曲调,“雪”决定词的具体内容。

B.《雨说》一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人的灵性,是爱的使者,春的使者。

C.《敬业与乐业》中,作者认为的“人类的合理的生活”:人人拥有一份职业,对于所做的事要心无旁骛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以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D.《敬业与乐业》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作者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这种论证方法叫道理论证。

试题详情

9.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0.口语交际(2分):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即使他处在困境中。假设你家境优裕,而你的同桌是贫困学生。同桌因没有十几元钱买必需的学习用品而发愁。你想帮助他,要如何对他说?(要说得得体,不伤自尊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1.按原文填空(每空1分,计10分。错1字即不得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2)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____________________,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 

(4)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 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6)                       ,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7)读下面语句,任选四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在下面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②                           ④           

(一)那个孩子(15分)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倒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

试题详情

二、阅读理解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