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一中2008年高考政治重要热点题大扫描
汉寿一中 刘桃红 编辑整理于2008.6.1
一、科学发展观
1、W市政府的所作所为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宏观调控手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重视就业和社保,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改善生态环境,重视社会治安和社会服务等社会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免费收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中小学和改建、扩建农民工经济公寓属于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统筹兼顾。(注:此题只是范例,切忌生搬硬套)
2、“又好又快发展”蕴涵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①“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联系、发展观。只有处理好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全面的观点。经济发展既要好又要快,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③“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同时要学会统筹兼顾。当前提出又好又快发展,“好”字优先,把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成分结构与排列次序不同也会引起质变。要求我们要学会优化结构。使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中“好”与“快”的辩证关系。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 “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会影响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快”也不会持久。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依靠科技进行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和效益,又要注意速度,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根据当前的国情,我们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4、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应怎样实现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①协调“三驾马车”的关系,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以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素质和水平③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促进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如果从政治常识角度这么设问就答国家职能)
5、分析实现“三个转变”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三个转变”是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作出的正确决策。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产业结构吧、增长方式等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进行调整。③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推移。“三个转变”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体现。④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意识反作用也可以)
6运用政党知识,说明党在实现“三个转变”中的作用
①实行政治领导,正确制定转变的方针、政策。②坚持科学执政,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在实现“三个转变”中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要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7、、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次彻底否定。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进行评析。
①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其实质就是“扬弃”。②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次否定,它是对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数量和速度的否定。从此意义上讲,题中观点有一定合理性。③经济发展方式不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否定,增长是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方式也要讲速度和数量,但更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认为是“彻底否定”的观点是片面的。④以“经济发展方式”代替“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因此,题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8、我国投资和消费占GDP比率对比图
注:①截至2007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72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②2006年世界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约为20%,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约为71%;美国的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89%。 ③ 2007年,消费对GDP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在11.4%的GDP增长中,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4.4、4.3、2.7个百分点。
简要说明材料图表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运用联系的观点简要分析如何处理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问题:①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看,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总体下降,但07年有所改变;②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③居民储蓄率较高,投资和消费结构不协调。
影响: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不足,投资率过高,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增长;②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消费率低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调节作用,不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又好又快的发展。
(2)①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要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②整体与局部是相互联系的,要优化局部关系,调整和优化投资与消费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③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9、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请谈谈提高消费需求对GDP增长贡献率的主要措施。
①提高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②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③要逐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⑤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⑥必须稳定物价,规范市场秩序。
二:改革开放30周年
1、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为什么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
①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面对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验和创新,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②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统一,能避免盲目性。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2、请运用认识论分析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体现的哲学道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④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3、有人认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正是由改革开放带来的,因此,坚决反对继续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请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能因为存在各种问题就否认改革的成果,停止改革的步伐,要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问题;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信改革一定能取得成功。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在新的量变的基础上,事物可能还会出现新的质变,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在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
4、请运用政治学说明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践证明,只有党才能担负起改革开放的历史责任。只有。。。。。才。。。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5、简要分析我国实施互利双赢对外开放战略的经济学依据
① 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②世界各国只有突破国内市场的界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做到发展和出口自己的优势产品,进口自己不能生产或自己生产不合算的产品,扬长补短,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才能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③实施互利双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有利于双方的发展。④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实施互利双赢对外开放战略是坚持这一原则的要求。
6、运用哲学常识分析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应怎样解放思想?
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不断使思想符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反对经验主义、保守主义和教条主义。②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尝试。③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培养改革创新精神,敢于突破“惯例”。④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认识。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使命在于指导和推动实践。谈谈怎样正确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①要学习并掌握科学的理论。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正确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实践才能有效开展并取得成功。②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指导作用。③要根据实际的变化来运用理论,用它指导自己的行动。实践是发展的,理论只有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解决问题,才能正确发挥其指导作用。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哪些成就?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成就:①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②对外开放成效显著;③人民生活明显改善;④--------
根本原因: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或革开放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择。)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③发展资本市场,扩展投资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④积极发展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⑤总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增加了人民的收人(还可答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不断完善的国家宏观调控;坚持科学发展观)
三.物价上涨?宏观调控
1、 运用所学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粮油价格上涨的认识。(≠影响)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价格的变动。我国粮油价格的上涨,是当前粮油产量不足需引起的,并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或答“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必然结果”)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会自发调节生产。粮油价格上涨会刺激粮油生产,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但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给人们特别是城市困难群众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粮油价格的上涨,有可能带动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影响经济波动,如不加以控制会造成通货膨胀,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③市场调节具有本身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府应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采取宏观措施,保护粮油生产能力,保持物价稳定,维护市场秩序。
2、根据有关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谈如何防止我国经济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就粮油价上涨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对策)
①大力发展粮食等农副产品生产,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抑制物价的进一步上涨;③正确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抑制投资过热,扩大消费需求;④发展科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降低成本,降低能耗和物耗。⑤要完善保障制度,落实困难补助,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⑥建设节约型社会人人有责,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⑦综合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有关生产经营,保证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
3、试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简要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现象。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今年以来由于国际市场粮价攀升、去年生猪收购价格过低,造成生猪生产供不应求,导致猪肉价格上涨,这又影响居民生活的稳定和提高。
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全面地看问题。猪肉等副食品价格适度上涨有利于保护养猪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其收益,但短期涨幅过大也影响了部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如用“学会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要坚持适度原则”加以说明,也同样给分。)
4、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党和国家要把“两防”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政策实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领导;②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通过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来实现科学执政。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一、6相同)
国家: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搞好宏观调控,来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应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做好“两防”,不仅可以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还能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注:哲学依据呢?---从实际出发;抓主矛;适度原则矛盾转化;群众观)
5、说明政府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的哲学依据。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
7、为什么财政政策仍然保持“稳健”不变?
①为了保证国民经济能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国家财政仍需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②国家财政还要加大对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③国家财政还要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支出,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8、请从哲学角度为政府解决住房问题提几条建议。
①政府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判断标准。②坚持全面的观点。政府既要增加供给,又要分流需求。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各种手段的整体功能。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政府既要具体部署,调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四、创新●嫦娥工程
1、分析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工程的意义。
经济意义: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嫦娥工程的开展有利于带动高新技术发展,推动我国生产力的不断进步;②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③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我国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④有利于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和其他空间资源,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⑤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政治意义: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②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振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③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进步;④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2、用经济(或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及保证。
经济角度: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力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用于航天科技领域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为“嫦娥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我国发展航天科技事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嫦娥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协作完成了这一工程。
哲学角度: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科学求实的精神。②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探月工程的成功是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③坚持发展的观点。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与时俱进,发扬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④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探月工程的成功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进行自主创新的结果。⑤抓主要矛盾。在高科技领域实施重点突破,从而快速提升我国经济科技整体水平。⑥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努力奉献的结果。⑦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
政治保证:中共正确领导、科学执政,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国务院严格组织、缜密部署,积极履行职责。
3、简要说明我国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是如何体现按规律办事的。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按规律办事,首先要从客观规律出发,嫦娥一号是在进行全面检测并确定符合发射标准的基础上才成功发射的。是参加探月工程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干部职工,坚持了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②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需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此次探测工程的顺利完成是全民参与、万众一心的结果,是航天和科技工作者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呕心沥血,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结果。
4、从政治学的角度,说明中国政府在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则、立场的正确性。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和平利用和开发太空的原则和主张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②当今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各国致力于增强与发展自己的综合国力。我国的立场和主张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③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在开发国际空间上的立场和主张体现了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有利于为我国的发展赢得良好的国际空间。
5、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推进我国的科技进步与创新。
①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科技、财政投入,培养创新人才,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③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要实施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6、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企业如何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①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证足够的科研资金投入,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②在分配关系中,更加重视技术要素分配,建立起企业内部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③企业要面向市场,不断地创新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7、请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党和政府在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中应发挥的作用。
党:应该加强政治领导,制定好大政方针和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还应加强思想领导,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政府:①依法治国,完善我国有关促进创新、保护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为促进创新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②履行经济职能,统筹规划,制定扶持政策,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③履行文化职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机制。④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⑤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履行对外职能,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8、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党和国家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①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政府实施经济、文化职能的需要,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也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②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以促进生产发展,维护人民利益;可以增强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乃至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从经济、政治学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加强与美国的经贸合作?
政治: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其中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我国的对外职能。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多极化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③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经济:①我国加强与美国的经贸合作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②加强与美国的经贸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从经济常识的角度看,应如何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如何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此问还必须答对内国家、企业怎么办?)
①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互利共赢,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②坚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③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水平,同时要有选择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④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⑤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⑥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反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3、请用国际社会有关知识分析中日关系从“冰冻”到“破冰”“融冰”的变化原因?
①国家之间利益对立是冲突、摩擦的根源,中日历史问题、东海石油气开发问题,双方存在分歧,所以导致中日长期冰冻。②国家之间存在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中日经贸发展是共同的利益所在。③国家力量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中国是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政治大国,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之路上应需与中国合作。
4、请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①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日本政府只有正视历史,反思错误才能“融冰”,才能促进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发展,实现亚洲与世界的长期和平。②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理性对待中日时间的摩擦与对抗,在中日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③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融冰”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④要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融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中日两国只有在相互信赖的基础上合作,才能把双方的经济交流和文化推向新的高度,从而建立起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5、请从哲学的角度说明发展中日关系为什么必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①“以史为鉴”就是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矛盾双方相互转化需要条件,日本政府只有深刻反省,吸取教训,才能使中日关系不断发展。③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不同价值观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日本政府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④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面向未来”才能妥善处理中日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6、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日交流合作的意义。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日两国人民两千多年的交往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②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中,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中日交流合作是为了减少不幸历史的影响,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③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各个部分有序合理排列,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小于部分功能之和,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两国人们世世代代友好符合历史潮流和两国人民愿望,也是亚洲和国际社会的殷切期盼。
7、请从政治学角度,说明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发展多边外交关系?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我国国家利益决定了要积极发展多边外交关系。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了我国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③积极发展多边外交关系,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多极化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8、结合有关国际贸易的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减少过大贸易顺差?
①贸易顺差通常反映出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它表明该国商品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不断扩大,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有利于推动和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②适度规模的进口,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关键设备,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贸易顺差过大,意味着进口的作用未能够充分发挥。③目前,我国出口贸易的质量、效益不高,巨额贸易顺差主要是通过加工贸易和低价竞争获得的,这种低水平的出口贸易的持续增加,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加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所以,我国政府要积极采取减少贸易顺差的措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9、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贸易争端。(经济角度参考五、2)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利益,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和发展。②落实依法治国的原则,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规范贸易秩序,打击倾销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外贸环境。③搞好对外交流与合作,减少贸易磨擦,降低贸易成本,提供信息引导和公共服务,引导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10、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蓬勃发展的原因
①利益与共是合作的基础,中俄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②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以为两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④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促进了本地区和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
六.和谐?分配与公平
1、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决心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的必要性。
①“金字塔型”收入分配格局的弊端十分明显,由于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公平引发的利益分化,必然激发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②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等收入者多,两极人数少,能让绝大多数人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其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结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再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但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最后,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构建和谐社会。
2、运用量变引起质变原理分析收入分配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可行性。
①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②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事物成分在排列组合上的变化。当我们现阶段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时,我们应当对其结构进行调整,使其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3、从山西黑砖窑事件给我们的反思,你认为怎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强制未成年人和农民工非法劳动的不正常现象?
①政府的角度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宏观调控(坚持依法治国)加强立法、执法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大监管力度。②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说,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超出“拜金主义”的误区。③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说,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依法保护自己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同时还要履行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4、在煤炭生产中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规律。遵循煤炭生产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②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又要充分预防煤矿开采的风险性。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安全开采。
③利用规律还要努力改变和创造条件,变害为利,促进煤炭工业的良性发展。
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走出一条新型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
5、材料:学生在走访时还见到了该企业拟就的这样一份劳动合同书:
劳动合同书
甲方:A煤矿企业 乙方:小张
甲乙双方依法签订本劳动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二,乙方如违反劳动纪律,甲方可依章给予纪律处分,直至解除本合同。乙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一切工伤事故概由乙方本人负责。 、
?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签订日期: 年 月
问题:面对该合同,假如你是应聘者,你准备签订吗?为什么?
不签。理由是:①内容不全面:合同内容应包括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而该合同中乙方只有义务没有相应的权利,如工资待遇、劳动保护等,甲方享有权利但没有履行相应义务
②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该合同违反了相关原则,为无效合同
四、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两年。
6、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试分析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①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是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②国家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调整和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增加了居民收入总量,居民用于投资的资产增加。③国内证券、基金等市场活跃,激发了居民投资热情。
意义:①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财富的创造,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③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7、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①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更好地维护了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②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公平。③体现了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是国家机关积极履行其职能的表现。④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决定的,是党和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现。⑤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8、从经济常识分析怎样才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①发展生产,扩大就业,使我国的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这是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根本保证。②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拓宽投资渠道,稳定物价,创造有利于使公民财富保值、增值的政策环境,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公民的合法财产。⑤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
9、试用分配理论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应怎样坚持以人为本?
①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②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10、从分配制度的角度说明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①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结合。②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③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④国家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和分配政策,加强对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11、近年我国居民投资股市激情高涨的原因是什么?并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居民投资股票市场的影响。
原因:①由于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银行存款的实际收益较低甚至为负,居民存款的意愿有所减弱;②随着经济发展,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日益提高,居民有更多的钱用于投资,承担风险的能力也有所增强;③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值不断上涨,各类基金也随之迅速升值,这必然带来购买股票和基金的意愿空前高涨。
影响: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对居民投资结构发生的上述变化,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意义,又要清醒地认识这一现象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②居民投资股票市场的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上市公司增加直接融资;二是有利于增加居民投资的收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居民投资股票市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加大了投资的风险,将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活;二是在股市高涨的诱导下,部分居民出现暂缓消费的现象,抑制了国内消费性需求的增长。三是储蓄的持续减少可能给银行带来资金压力,影响银行作用的发挥
12、材料:采访发现--女工不愿意到服装缝纫企业工作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服装缝纫企业经常加班,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不好;第二,服装加工工作没有家政服务轻松、赚钱多;第三,用人单位为了保证用工,往往要求与女工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女工不能随意更换工作,而且农忙不能停工回家。
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对材料中求职女工的想法进行评析。并谈谈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的措施
评析:①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要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求职女工的自主择业观和权利意识增强,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同时,她们还需转变就业观念,要根据自身条件,树立平等就业观。②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辩证统一的,求职女工对劳动合同的作用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增强,既要正确行使权利,也要积极履行义务。③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求职女工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竞争就业观,积极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
措施:①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②搞好国企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和劳动密集型产业。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进程。 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⑥实行劳务输出。
13、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②矛盾有特殊性。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针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③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4、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谈谈你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认识。
①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直接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问题。公民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必须保障公民权益的实现。②我国国家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文化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保障儿童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七、区域协调发展
(1)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武汉城市圈“五个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整体竞争力的大大提高。②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武汉城市圈“五个一体化”,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有利于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2)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应怎样发挥作用?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让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②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提高行政效能。③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行使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财税支持;推进科技创新,注重人才培养;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环境保护
(3)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加快长株潭地区的发展?
①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区域内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形成竞争与合作的良好态势。②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资源消耗,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市场封锁,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实现资源的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④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⑤进一步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经济发展。
(4)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我国的城镇化发展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城镇化发展对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城镇化的过快发展会带来负面作用。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城镇化的发展中要考虑本地区的具体特点,不搞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要关注特色发展。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如果城区扩展过速,城镇化发展过快,会打破人口、资源、就业等的平衡状态,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八、抗冰救灾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加强电力工业发展的意义。
①电力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加强电力事业发展,有助于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辉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②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电力工业的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能源保障,满足人民生活需要③电力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如何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预警机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其变化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灾害天气是自然界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人的认识能力和条件的限制,我们还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自然并对有关现象作出科学预测,因此我们要理智、冷静对待,尊重自然规律。②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认识的,要善于利用自然规律,创造、改变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做到趋利避害。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不断提高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做好预警自救工作,把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③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和信息处理机制,提高自然灾害预报能力。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推动预警机制的创新和完善。
3、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谈谈面对冰雪灾害政府应该怎么做。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要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政府应尽快、优先拿出方案、采取措施,恢复农业林业生产,修复灾害损坏的民房、城乡供水设施、交通运输等,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履行国家的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③我国国家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政府要不断提高灾害的预警能力、抗灾能力和灾后重建能力,确实维护人民的利益。
4、从经济常识的角度,总结这次抗击灾害取得初步胜利的基本经验。
①国家利用财政等多种手段实行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财政在这次抗灾救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保障了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②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为抗击灾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尤其是积累中的社会物资储备起了重要作用。
5、运用有关哲学道理谈谈我们应怎样防范气象灾害,尽量减少其造成的损失。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其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又是可以认识的。因此我们既要冷静对待,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善于利用自然规律,创造、改变条件,限制其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做到趋利避害。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做好预警自救工作,把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②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人们可以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气象灾害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它与人类活动、与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有着内在联系,我们应加强环境保护,搞好植树造林,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以减少气象灾害的发生。③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既要分析事物的原因又要预见其结果,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气候异常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减少气象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我们既要保护环境,又要积极搞好天气预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防范预警机制。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应该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建设立足于资源和环境的再生、优化之上,这是减少气象灾害的根本途径。
6、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谈谈对唐山宋志永等13位普通农民,千里迢迢自费包车来到湖南支援抗冰救灾行为的认识。
①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②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③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之间的双重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说明;④人生价值在于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既有物质方面的贡献,也有精神方便的贡献
7、请分别从政治、经济和哲学的角度谈谈应如何吸取冰灾的教训?
从政治上看: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工作;有效行使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应急体系和机制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强防灾抗灾意识,明确广大人民是防灾抗灾的主体
从经济上看:必须加强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和保障能力;增加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强科技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抗灾、防灾能力。
从哲学上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加强对现代条件下自然灾害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增强预见性。
8、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人在堤在” 、“牺牲生命,保全财产”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抗灾 价值目标转变的原因?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在长期抗灾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了“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更加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这种变化是我们对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的结果。②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发生这种变化,也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倡导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结果。
1、请用经济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塑料袋的发明与人类的关系。
(1)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②价格会影响商品的供求关系,引导生产和消费。我国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有利于引导生产者减少塑料袋的生产和引导消费者减少塑料袋的消费需求。③这样,将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追求一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高增长速度,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看问题,塑料袋的发明既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②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人们过度滥用塑料袋,使塑料袋由包装物革命转变为“最糟糕的发明”。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塑料袋的生产、使用和人类生活、环境保护具有密切的联系,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联系,也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人们对塑料袋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①社会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②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既要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义要尊重环境保护的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发展。③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那种不问环境、不问代价的发展经济的做法是错误的。
3、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①税收(出口退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一国进出口贸易起着重要调节作用。②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从而达到限制该类产品生产、出口,有利于减少能耗和污染,节约和保护资源,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③也有利于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运用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我国能源问题?
①履行经济职能,加强宏观调控,采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节能意识,落实节能行动,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有关节能法规。②履行对外职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吸收先进国家的节能科技,开展对外合作,开辟新的能源市场
5、简要说明我国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是怎样坚持依法治国原则的?
①立法机关在党的领导下,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加强环保立法,确保节能减排工作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国家环保总局依据环保法律和法规科学决策,环保执法人员依法管理。依法纠正地方政府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③各级人大加强环保执法监督工作,开展执法检查有利于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贯彻落实。
6、运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说明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重要条件。规律具有客观性,它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它,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尊重客观规律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二者结合起来。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倡导节约环保理念,保护公共环境,依靠科技,自主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7、运用政党知识分析,十七大为什么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
①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上述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党进行政治领导的表现。②节能减排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良好的人居环境,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上述要求,体现了我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8、用辩证唯物论分析我们党和国家提出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哲理依据。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建设“生态文明”正是从我国单位GDP能耗较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这一现实作出的要求。
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建设“生态文明”,符合我国的能源和生态要求,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
9、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③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提高节能减排效益。 ④建立环境问责制,改革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和政绩评价体系。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特别是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⑥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
10、在处理人与气候的关系上应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由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始终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3分)人类活动应充分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维护生态平衡。(2分)②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端正利益出发点。(3分)应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价值观指导人类的行动,正视环境的承载能力。(2分)
11、运用有关国际关系知识,谈谈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方立场及其结果的认识。
①国际关系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有共同的利益,所以就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最终“成功”取得了共识。②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平等的成员,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积极履行相应的义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都应尽自己的职责。③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一系列全球问题,影响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中,不同立场的两方的激烈斗争,并相互妥协,最终达成了协议,体现了当今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中重新组合。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这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的图谋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12、请运用联系观,分析世界各国应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我们要看承认客观存在的联系,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我们必须看到全球气温升高,会引发一系列的灾难。我们要善于看到因果联系,提高行动的预见性,尽快抓紧时间解决全球气候问题。③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对全局具有制约作用,部分以有序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可以提高整体的功能。所以在全球气候问题面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每个国家必须站在整体的立场上,统一行动,负起应有的责任,为解决全球气候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
13、试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如何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②生产角度: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提高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③消费角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建立文明的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
14、从哲学角度说明,水污染事件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要重视环境保护,从长远利益出发,落实可持续发展。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
④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企业要有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5、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国家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①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环境的财政投入,以税收政策、价格、货币政策有效的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制定节能减排标准,完善环境法律,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多管齐下建设生态文明。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自主创新,以科技为重要支撑,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国家应积极引导社会消费观的转变,提倡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八、奥运●文化软实力
1、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谈谈应如何看待发展传统文化?
①任何事物都与它的过去存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因此,不能全盘否定,要继承,更要创新。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对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谈谈如何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双方是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的客观性,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双方的对立又要在对立中把握双方的统一,做到求同存异。文化建设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各种文化都具有其特殊价值,要求我们对外来文化要做具体分析,由于各国的价值观、经济社会制度、历史传统等国情的不同,因此,要承认并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对我有用的要吸收,有不利影响的要抵制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密不可分的。世界各种文化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使各种文明兼容并蓄。④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对外来文化要善于一分为二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交流中要立足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实际,善于利用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⑤对于不同文化我们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各种文化都具有其特殊价值,民族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只有融入世界文化的大潮中加强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流才会更有活力。
3、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
①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投资文化产业。③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④尽快建设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其支柱作用,提高文化竞争力。⑤加强文化产业的对外交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4、结合政治学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视“文化竞争力”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党的性质亦可)②重视“文化竞争力”,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领导。(党的地位亦可)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的国家职能,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④“文化竞争力”也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5、发展和保护藏文化对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①发展和保护藏文化,能够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西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②发展藏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③发展藏文化形成文化特色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使文化与经济交融,形成文化生产力,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④发展藏文化产业可以增强西藏地区与国内外的联系,扩大交流与合作;
6、运用国家职能知识分析在奥运会上筹备和举办中应如何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①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用市场的眼光开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②政府积极履行文化职能,利用电视、报刊、展览等形式举办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活动,呼应北京奥运会,宣传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③政府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指导大众了解和学习悠久的民族民间文化,为弘扬民族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举办北京奥运会对北京(我国)有何重大经济、政治意义?
经济方面:①可改善北京等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②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③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收入。⑤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北京市的对外开放。
政治意义:①可以扩大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友好交流,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利于展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③有利于增进、发展与各国友谊,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8、综合经、政知识说明,北京奥运的举办将给我国改革开放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①有利于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高我国政治地位,展现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有利于国家之间的信息文化交流、促进共识;将会给我国带来无限商机,培育出新的消费热点,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如通讯、交通、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从而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从而促进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发展。②奥运对我国政府的各项工作都将是重大考验,职能的转变、制度和法律的健全等都将推进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
9、请你就如何借助奥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①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利用本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②企业要利用我省优秀文化资源,搞好开发和利用工作,打造文化产业品牌。③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人文素质,诚实守信,抓住机遇,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④公民要提高文化素质,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树立公民良好形象。
10、假设你是一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维护交通秩序的志愿者,试用所学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对“行人过马路不走‘斑马线’,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现象中的行为进行劝阻。
①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作为我国公民既要正确行使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为了行路安全,都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义务。②自由与法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司机和行人都应该按照交通规则驾车行路。③要加强宣传新交法,让大家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④对于执意不守规则不听劝阻者,应由交警依法严肃处理。
11、北京奥运场馆设计所体现的三大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为实现此目标,北京市政府应当怎样发挥作用?这“三大理念”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1)①北京市政府应当认真履行文化职能,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北京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展示东方古都和中华文化的魅力。②认真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搞好社会治安和环境保护。③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
(2)①科技奥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和辩证否定观。奥运场馆建设采用了新工艺、新方法,突出技术创新。②绿色奥运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奥动场馆建设充分考虑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符合科学发展观;绿色奥运体现了辩证法的联系观。奥运场馆建设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③人文奥运理念考虑到各类人群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文奥运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友谊与进步。
1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奥运火炬传递的意义。
①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号召民众参与奥林匹克运动;②传播和弘扬进步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③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维护人类根本利益;④激励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获得强大精神动力。
13、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有何经济、政治意义。(或开发法定节假日的文化资源的合理性。)
①文化是一种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经济发展②节假日调整将有利于广大消费者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更加重视文化消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③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必将催生更多的文化产业的产生,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文化竞争力,应对全球化挑战。④有利于缓解交通、环境压力,提高旅游业、商业及相关产业的服务水平、质量。⑤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有利于保障劳动者休息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⑥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巩固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的凝聚力。
九、“藏独”● 国家统一
1、针对藏独,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们应当如何维护国家的统一?
①国家要积极履行各项职能(对内、对外);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完善新型民族关系;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决反对民族分裂行为;②公民要自觉履行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维护国家政权及其统一,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的义务。
2、运用有关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够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全社会团结和睦?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①激活社会活力,促进团结和睦,首先要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②激活全社会的活力,必须充分尊重和维护不同社会群体与个人的正当利益,调动社会成员的主观能动作用。 ③促进社会的团结和睦,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求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集体利益。 ④促进社会的团结和睦,要求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3、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才能实现少数民族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的目标。
①国家应履行政治职能,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切实保障民族的合法利益。②履行经济职能,改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基础条件,促进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不断发展,有效缓解贫困问题,使群众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促进民族繁荣。③履行文化职能,促进少数民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使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④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继续营造各民族和谐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⑤履行对外交流合作职能,继续扩大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对外开放。
4、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5、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①“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香港可以以内地为广阔市场,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②“一国两制”中的“两制”长期存在,互惠互利。③“一国两制”下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可以运用自治权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十. 政治文明●党政建设
1、 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党怎样才能永葆先进性?
(1)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体现出党在理论上的与时俱进,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同时也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
(2)①突出党的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理论创新;②坚持和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⑤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作为执政党应该怎样做到廉洁自律,坚决反对腐败?
①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②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③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腐败;④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⑤保持先进性;树立科学世界观;坚持三个代表。
3、请你谈谈我党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由。
①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②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 目前我国的一些政府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问题,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就需要加强政府的自身改革和建设,客观上也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④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⑤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宗旨和政治领导的重要举措
4、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农民工中也应有全国人大代表的认识。(或请谈谈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中增加农民工群体代表的政治学意义)
①人大代表中增加农民工群体,可以更好地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即人民当家作主,这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工作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成为人大代表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③保障了农民工作为公民的被选举权,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平等的享受权利、履行义务。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5、国家通过《反垄断法》的经济学依据及意义是什么?
①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平等性、开放性、竞争性,市场交易应遵守公平、诚信、平等、自愿的原则。国家通过《反垄断法》有利于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②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必须加强宏观调控,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制定《反垄断法》,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③反垄断法出台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有利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6、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行政机关应如何推进依法行政?
①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法规,做到依法决策;②严格贯彻行政许可法,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管理创新,做到依法管理;③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确保法律法规正确实施;④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杜绝滥用权力的行为;⑤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
十一、新农村建设
1、运用国家职能知识说明政府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①政治职能: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民的民上权利。②经济职能: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③文化职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
2、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政府应怎样让“公共财政的阳光尽快照耀到农村”?
①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财政支农支出预算的执行,保证资金投入及时足额到位;②切实履行经济职能,发挥财政集中资源和调控分配的重要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③认真履行文化职能,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同时,加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④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
3、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的政治措施及其对我国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1)①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立法机关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保护耕地提供法律依据。②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控制建设占地规模,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对违法土地法要求的给法律制裁。④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防止以权谋私、不按规定处置土地。⑤公民权力与义务的统一。农民真正行使监督权,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同时保护好耕地。
(2)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随着工业生产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副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消费要求越来越高,必须保护耕地。保证粮食生产,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②红线可以遏制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无序扩张,促进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三大产业合理发展。③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4、运用经济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建立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并谈谈我省在发展粮食生产上的认识。
(1)①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②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是维护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解决粮食问题,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④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等的推进,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增多,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加大。⑤积极探索建立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利于继续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坚持立足国内基本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要把粮食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②粮食生产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③从我国具体的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国情出发,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④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⑤发展农业科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⑥国家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⑦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粮食产品结构。⑧引导农民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完善粮食流通渠道,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5、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原理,分析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要性。
①物质决定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伟大实践。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积极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与之相适应。所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精神文明程度,可以为生产的发展和乡风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6、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谈应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怎样发展现代农业)
①坚持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道路;②保护耕地、调整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③坚持科教兴农,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④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⑤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⑥加强民主管理,推动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7、谈谈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的稳定。②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应坚持“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一原则的科学性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着的事物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②“有利生产”与“有利生活”是对立的。但二者又存在着统一性,“有利生产”能够为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提供物质基础。“有利生活”能够调动劳动都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③社会保障水平必须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生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补充试题:
1、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两个“防止”的宏观调控目标。(10分)
①国家应积极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稳定物价,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分)
②国家机构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立法机关要做到依法立法,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严惩各类经济违法犯罪行为。(4分)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联系,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扩大进口,促进国内市场供求基本平衡。(2分)
1.8%
10.05%
城镇居民
154
405
6048
13786
3.0%
12.47%
图13 湖北省A市195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诀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1)图12、图13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择。(10分)
①图12说明,从1953年到2007年,A市城乡居民年纯收人有很大提高。A市城乡居民改革开放后的纯收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改革开放前的年平均增长速度(5分)。
②图13说明,从1953年到2007年A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很大提高,且改革开放后增长更快((2分)。③改革开放改变了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增加了人民的收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10分)
⑴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模范带头作用((1分)。
⑵①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党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1分),保持了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分)。②党始终坚持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主义公平结合起来((1分),为改革开放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2分)③党始终坚持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1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动着改革开放不断前进
(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明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要坚持材料二中的7个“结合”?(12分)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7个结合符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分)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7个结合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4分)
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7个结合坚持两点论,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4分)
(如果学生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等原理进行说明,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4)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①努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努力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加强不断完善的国家宏观调控;⑤坚持科学发展观;⑥积极发展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用辩证法的知识,对中国的改革开放道路做一个评价和预测。
①改革开放中国既取得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2分)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成绩是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不动摇,一如既往。(2分)③同时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我们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应关注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努力去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2分)
材料三、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克服挫折与困难,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3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增长不到一倍,GDP却增长了14倍,总体实力跃居世界第四,财政收入增长了30倍。绝对贫困人口由2.5亿人下降为2100多万人。人民群众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现在正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迈进。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不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8分)
①促进事物发展必须坚持创新精神。(1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坚持改革创新的结果。(1分)②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1分)改革开放30年我国总体实力跃居世界第四,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正是我国注重量的积累、实现了质的飞跃。(1分)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分)30年来,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迎来今天的巨大成就。(1分)④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1分)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提高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1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运用哲学道理,对材料四进行分析。(10分)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4分)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3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分)
材料五: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行政权力无处不在,被称为“全能型政府”。而现在要求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把政府打造成“服务型政府”。
请说明由过去的“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经济学道理。(10分)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通过市场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实现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5分)
②市场调节具有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全能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5分)
3、汽车经济
――纽约:私车一律停郊外
――华盛顿:公交车送官员上下班
――巴黎:“公交优先”,轿车分单双号入城
――东京:地铁至上
――伦敦:停车费抑制轿车
(1)汽车消费热形成的原因。
消费主要受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推动了汽车消费;汽车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产量的增加,成本和价格的下降,从而促进了汽车消费。(如答: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由于汽车生产的扩大,刺激了汽车消费,反之,汽车消费的扩大,又进一步促进了汽车的生产。得一半分)(2)国外这些大城市的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并且妥善解决矛盾。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办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城市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必然造成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负面效应,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国外一些大城市因地制宜采取的疏导车流措施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各城市缓堵的做法虽然不一,但都是对汽车消费热的疏导而非简单禁止。
(3)用所学的经济、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汽车生产企业和政府怎样才能既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又尽量减少其负效应?
①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汽车生产成本,从而降低汽车销售价格,来扩大汽车的国内消费。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使中国制造的汽车走向世界,从而扩大消费。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来扩大汽车消费,主要是经济调节,如减少汽车消费的有关税收、收费等措施。政府还要转变职能,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如加强道路、停车场建设等。(6分)
②企业要开发环保、节能、性能好、价格廉的汽车产品。政府要借鉴外国交通管理的先进经验,努力成为服务型政府,,发展城市交通事业,实施“公交优先”的战略。
材料二、国外城市交通“缓堵”招数种种:
4、思想文化建设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分析我国为什么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分)。构建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1分)。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是属于社会意识,价值观对社会具有导向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吸引力和凝聚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运用国家职能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8分)
①政府要履行好经济职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分)
②政府要履行好文化职能,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分)
③政府要履行好对外职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的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3)请用辩证法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
①坚持联系的观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各国文化虽然存在一定差异性,也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加强交流和联系,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化的共同繁荣。(3分)②坚持发展的观点,勇于创新。在借鉴学习外国文化的基础上,注重消化吸收,大胆创新,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3分)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外国文化,必须具体分析,不能以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评判其价值,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崇洋媚外,照抄照搬。(3分) ④坚持内外因相结合,首先要重视内因,同时不忽视外因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宏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学习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5、运用政治学说明加强中印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印合作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2分)
②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印两国基于共同国家利益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加深两国关系,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2分)
③中印两国都是亚洲的大国,加强中印合作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亚洲。(2分)
④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加强中印合作,彰显中国睦邻、友邻政策,彰显中国坚持以和平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的坚定决心。
补充试题:
1、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两个“防止”的宏观调控目标。(10分)
①国家应积极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稳定物价,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分)
②国家机构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立法机关要做到依法立法,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严惩各类经济违法犯罪行为。(4分)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联系,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扩大进口,促进国内市场供求基本平衡。(2分)
1.8%
10.05%
城镇居民
154
405
6048
13786
3.0%
12.47%
图13 湖北省A市195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诀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1)图12、图13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择。(10分)
①图12说明,从1953年到2007年,A市城乡居民年纯收人有很大提高。A市城乡居民改革开放后的纯收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改革开放前的年平均增长速度(5分)。
②图13说明,从1953年到2007年A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很大提高,且改革开放后增长更快((2分)。③改革开放改变了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增加了人民的收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10分)
⑴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模范带头作用((1分)。
⑵①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党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1分),保持了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分)。②党始终坚持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主义公平结合起来((1分),为改革开放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2分)③党始终坚持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1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动着改革开放不断前进
(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明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要坚持材料二中的7个“结合”?(12分)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7个结合符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分)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7个结合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4分)
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7个结合坚持两点论,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4分)
(如果学生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等原理进行说明,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4)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①努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努力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加强不断完善的国家宏观调控;⑤坚持科学发展观;⑥积极发展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用辩证法的知识,对中国的改革开放道路做一个评价和预测。
①改革开放中国既取得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2分)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成绩是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不动摇,一如既往。(2分)③同时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我们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应关注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努力去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2分)
材料三、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克服挫折与困难,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3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增长不到一倍,GDP却增长了14倍,总体实力跃居世界第四,财政收入增长了30倍。绝对贫困人口由2.5亿人下降为2100多万人。人民群众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现在正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迈进。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不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8分)
①促进事物发展必须坚持创新精神。(1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坚持改革创新的结果。(1分)②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1分)改革开放30年我国总体实力跃居世界第四,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正是我国注重量的积累、实现了质的飞跃。(1分)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分)30年来,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迎来今天的巨大成就。(1分)④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1分)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提高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1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运用哲学道理,对材料四进行分析。(10分)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4分)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3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分)
材料五: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行政权力无处不在,被称为“全能型政府”。而现在要求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把政府打造成“服务型政府”。
请说明由过去的“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经济学道理。(10分)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通过市场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实现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5分)
②市场调节具有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全能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5分)
3、汽车经济
――纽约:私车一律停郊外
――华盛顿:公交车送官员上下班
――巴黎:“公交优先”,轿车分单双号入城
――东京:地铁至上
――伦敦:停车费抑制轿车
(1)汽车消费热形成的原因。
消费主要受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推动了汽车消费;汽车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产量的增加,成本和价格的下降,从而促进了汽车消费。(如答: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由于汽车生产的扩大,刺激了汽车消费,反之,汽车消费的扩大,又进一步促进了汽车的生产。得一半分)(2)国外这些大城市的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并且妥善解决矛盾。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办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城市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必然造成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负面效应,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国外一些大城市因地制宜采取的疏导车流措施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各城市缓堵的做法虽然不一,但都是对汽车消费热的疏导而非简单禁止。
(3)用所学的经济、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汽车生产企业和政府怎样才能既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又尽量减少其负效应?
①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汽车生产成本,从而降低汽车销售价格,来扩大汽车的国内消费。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使中国制造的汽车走向世界,从而扩大消费。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来扩大汽车消费,主要是经济调节,如减少汽车消费的有关税收、收费等措施。政府还要转变职能,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如加强道路、停车场建设等。(6分)
②企业要开发环保、节能、性能好、价格廉的汽车产品。政府要借鉴外国交通管理的先进经验,努力成为服务型政府,,发展城市交通事业,实施“公交优先”的战略。
材料二、国外城市交通“缓堵”招数种种:
4、思想文化建设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分析我国为什么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分)。构建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1分)。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是属于社会意识,价值观对社会具有导向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吸引力和凝聚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运用国家职能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8分)
①政府要履行好经济职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分)
②政府要履行好文化职能,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分)
③政府要履行好对外职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的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3)请用辩证法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
①坚持联系的观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各国文化虽然存在一定差异性,也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加强交流和联系,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化的共同繁荣。(3分)②坚持发展的观点,勇于创新。在借鉴学习外国文化的基础上,注重消化吸收,大胆创新,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3分)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外国文化,必须具体分析,不能以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评判其价值,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崇洋媚外,照抄照搬。(3分) ④坚持内外因相结合,首先要重视内因,同时不忽视外因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宏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学习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5、奥运
材料一 所有的北京奥运场馆全部由中国人自主设计或参与设计,由中国工人自行施工建造,从结构设计到新型材料,从施工工艺到质量检验标准,在场馆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
材料二 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接力以“并口谐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跨越五大洲,
(1)请谈谈材料一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10分)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奥运场馆的建设主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3分)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奥运场馆的建设要有创新精神。(3分)③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建设奥运场馆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奥运实践的需要,推动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的产生。(2分)
(2)请运用政治常识,谈谈你对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传递主题为“和谐之旅”的认识。(10分)
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传递主题为“和谐之旅”,表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分)同时表明我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3分)还表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分)
2008北京迎奥运全民动员口号是: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这个主题口号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我们每一个市民都是筹办奥运、参与奥运的主体;第二,广泛参与是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一大特点,让广大群众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得益奥运;第三,突出“奥运”惠及人民的活动主旨。
(3) 从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对“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理解。(12分)
答: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分)
个人活动对社会产生能动的影响。(2分)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1分)因此,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1分)
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制约。(2分)人的生存、发展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1分)举办奥运会为我们参与奥运、施展才华、奉献社会提供了机遇和舞台;(1分)同时,人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了人生价值,所以我快乐。(2分)
(4)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分析,在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中应如何展现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10分)
①履行经济职能,以奥运为契机,用市场的眼光统筹规划并合理开发文化资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4分)②履行文化职能,通过多种方式举办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活动,呼应北京奥运会,宣传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4分)③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指导大众了解掌握祖先创造的遗存和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民间文化,为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分)④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让民族文化走出去,在交流中发展,在发展中交流合(3分)
6、运用政治学说明加强中印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印合作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2分)
②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印两国基于共同国家利益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加深两国关系,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2分)
③中印两国都是亚洲的大国,加强中印合作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亚洲。(2分)
④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加强中印合作,彰显中国睦邻、友邻政策,彰显中国坚持以和平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的坚定决心。
7、 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8分)
①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对外交往职能;②活动准则③外交政策
8、材料一
分析材料一蕴涵的经济信息。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分)城乡居民收入在不断增长;(2分)从增长速度看,GDP的增长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2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2分)
评分建议:若考生回答“2003―2004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4―2006年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除2004―2005年略有下降外,增速整体保持了上升的态势。” 可给2分,但本小题最高分不超过8分。
9、材料一:某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统计
社区劳动力
现有劳动力
2032人
2年内预计新增劳动力
95人
待业、失业人员
(405人)的素质
初中文化水平以下者
163人,约占失业人员的40%
初级工及无技术等级人员
306人,约占失业人员的75%
实现再就业281人
就业企业
民营企业196人,集体、企业65人,其他20人。
就业领域
第二产业63人,第三产业218人
注:在今后几年内,我国每年都会存在1000万人的就业缺口,图表所反映的该社区的就业形势,是全国就业形势的一个缩影。
(1)图表数据所反映的经济信息:①我国目前的待业、失业比率过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②我国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普遍较低,这是导致失业或就业难的重要原因;③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说明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在实现再就业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每点2分,共6分)
(2)政府的措施: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分)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增加就业岗位;(2分)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对待业、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