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05-2006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 史 试 卷 200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是
①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②由分封制向郡县制发展 ③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④由诸侯割据到走向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2.我国古代通过削弱或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的王朝有:①唐朝 ②北宋 ③元朝 ④明朝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与唐前期实行的租庸调制相比,唐中期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特点是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B.改变了征税标准
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了农民负担
4.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②赋税制度的改革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④商品经济发达并逐步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5.鉴真东渡与玄奘西游所体现出的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A.影响巨大 B.世界领先 C.高度繁荣 D.兼容并蓄、对外开放
6.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其进步性主要在于
A.吸收西方民主思想 B.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C.动摇封建正统思想 D.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
7.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的科技著作是
A.《授时历》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8.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始形成
9.旧民主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们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是
A.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D.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10.1927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打着三民主义旗号 B.掌权的党派不同
C.是否继续北伐 D.政权性质不同
11.下列对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大反攻前夕的抗日根据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主要集中在南方,后者主要在北方
B.江西与山西先后成为根据地的集中区域
C.都是在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D.前者被大城市和铁路线分割,后者包围着铁路线和大城市
1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特点是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逐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③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④开始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13.下列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
A B C D
15.下列对新中国50多年来所实现的历史性跨越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B.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由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C.改革开放使我国由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进入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市场经济的建立,实现了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16.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和成就,主要表现在
①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②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力
③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7.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
A.在世界范围内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过渡
B.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
C.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
D.为工业革命提供前提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垄断资本主义取代了自由资本主义,它
A.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B.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C.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19.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①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从科技到政治向西方学习的风气逐渐形成 ④中国人民族、民主意志逐渐增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下表为1970年到1997年美国各产业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的变化情况
年份
产业
1970年
1997年
农业
5%
3%
制造业
30%
25%
服务和信息业
65%
72%
最能准确反映上表变化原因的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美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C.德国、日本经济的崛起 D.传统行业技术水平的落后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其原因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③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④世界被瓜分完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决定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 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③美、日、西欧经济的鼎立局面
④第三世界的日益崛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新加坡、韩国成为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于
①利用本国资源吸引外资 ②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③不断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 ④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材料解析题(24题13分,25题14分,26题12分,共39分)
三、问答题(第27题14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3分,共3小题42分)
27.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热门话题,代表们普遍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请回答:
①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在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值得借鉴的地方?试结合有关历史知识说明。(9分)
②试举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一例,并简述出现这一相对和谐局面的主要原因。(5分)
28.2005年是甲午战败11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两次中日战争给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①1995年4月,台湾《马关条约》百年百人访日团在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举行纪念会,认为台湾脱离中国,是台湾人“不幸中之大幸。”结合所学知识,批驳上述观点。(4分)
②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指出“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热烈祝贺。”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3分)
③1895年,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50年后,中国人民打败了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结合史实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8分)
29.世界现代史上出现了哪三次国际格局的变化?比较这三次国际格局变化的异同,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的认识。(13分)
命题、校对:熊 鹏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3小题69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B
B
A
D
D
B
C
A
D
C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
B
C
A
B
D
A
A
C
D
B
二、材料解析题(24题13分,25题14分,26题12分,共39分)
24.①材料一为唐朝租庸调制;材料二为汉朝编户农民交纳的田租和算赋,材料三为唐朝的两税法;材料四为清朝的摊丁入亩;材料五为明朝的一条鞭法(5分)
②都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2分)
③材料一强调“每丁”,材料三规定“人无中丁”,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2分)
④都把丁税摊入田亩(2分)
⑤由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转化,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2分)
25.①不同意(1分),西方富强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了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2分)
②由主张维新变为主张革命(2分)
③变化: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改组国民党,努力发动民众(2分)
政策:提出“三大政策”(或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4分)
④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北洋军阀实行独裁统治;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3分)
26.①变化:欧共体只是经济合作,而欧盟则是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2分)
原因: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和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2分)
②影响: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两极格局解体后,欧盟成为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4分)
③态度:分化、遏制。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4分)
三、问答题(第27题14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3分,共3小题42分)
27.①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3分)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政在得民”,给农民土地和时间,宽刑薄税(3分)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让人们安居乐业(3分)(若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相应给分)
②“贞观之治”(2分)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提倡节俭,戒奢从简(3分)
28.①台湾的割让使台湾和祖国分离,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给台湾人民带来了灾难;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掠夺,严重破坏了台湾经济的发展(2分)访日团的言行,严重歪曲了历史,伤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是分裂祖国的台独行径,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2分)
②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分)
③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腐败无能,奉行避战求和、消极抵抗的方针;且列强对日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4分);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并得到海外华侨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4分)。
29.变化:①一战后初期形成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爆发,凡一华体系彻底崩溃(1分)②二战后,建立起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分)③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
不同:前两次是通过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战胜国重新确立新格局;第三次的变化是通过世界发展基础上实现的,新旧格局的转换经过了缓慢的演变过程(4分)
相同:都是建立在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基础上的,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分)
认识:①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基础,只有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国际舞台(2分)②多极化趋势使中国面临机遇和挑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