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一中2007-2008学年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

本试卷分七大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息(zhì)   齿(liè)   稀泥(huò)     百争流(gě)

B.色(jué)   拜(yè)      纸太(bó)   高屋建(lín)

C.投(bèn)   奉(gòng) 尾巴(qiào) 丢三四(là)

D.解(pāo)   予(gěi)  不离(chà)     丢保帅(jū)

试题详情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简单并可预料的故事情节、眼花撩乱的视觉效果、很少需要用字幕的单字对白,成为好莱坞影片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B.  厂家应多样开发自行车,应针对退休群体开发代步、锻炼身体、购物甚至娱乐型自行车。

C.       如果所有人都能够认清自己的位置,肩负自己的责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认认真真,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想不繁荣、不昌盛都难。

D.  春节本身就是民俗,其中的民俗,实际上含有农业社会中和土地 相连的特有的丰富内涵。

试题详情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爱心融冰雪,互助战严寒”。青年志愿者的这次行动也将成为一

    个标志,他们用爱心和互助,完成物质援助不能够完成的任务,

    推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B.  2008年我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正在进行

    中。赵本山小品《火炬手》有望可能第十次荣获“小品王”。

C.  也许是人们的认识局限,古往今来,往往利用鼠这个“反面形象”

 来做文章。可恰恰由于“鼠”的参与,使我们的语言、文学更生

 动形象,更富表现力。

D.  在应试教育这个大“指挥棒”尚未改变的前提下,减轻中小学负

    担必须综合治理,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均

    衡教育资源,最根本的是要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试题详情

5.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国家发改委的负责人特别强调,目前商场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其费用成本是计入到商品价格中的,对塑料购物袋实行收费,不过是变“隐性收费”为“显性收费”而已。             

A.  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节约意识、环境

    意识,同时也可以避免过度滥用塑料购物袋,减少塑料购物袋使

    用总量,节约资源,促进塑料购物袋的回收再利用。

 B.  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可以避免过度滥用塑料购物袋,减少 

     塑料购物袋使用总量,节约资源,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节

     约意识、环境意识,促进塑料购物袋的回收再利用。

C.  为了避免过度滥用塑料购物袋,减少塑料购物袋使用总量,节约

资源,同时也为了提高消费者的节约意识、环境意识,促进塑料

购物袋的回收再利用,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势在必行。

D.  过度滥用塑料购物袋,必然导致塑料购物袋使用总量增加,资源

被浪费,消费者的节约意识、环境意识也会因此而弱化。为了促

进塑料购物袋的回收再利用,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势在必行。

“鸟巢”为何东西高南北低?

陈文文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是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设计的巨型体育场。它就像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一个温馨鸟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鸟巢”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容器,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可产生戏剧性和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鸟巢”是建筑、体育、艺术完美的统一。

美轮美奂的“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远远看过去就像一个大元宝?

这是因为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大凡比较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假设足球场是东西走向,如果在上午比赛,日出东方,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偏东的方向,太阳光就会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照得眼花缭乱;如果在下午比赛,日落西山,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太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晒得直冒火花,运动员就不敢往上看。这当然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

因此,只有足球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太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照射过来的,运动员才能避免受到太阳直射,不至于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避免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试题详情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四、古诗词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1分)

17.文章开头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古藤”?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试题详情

18.对于“古藤”,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三个词语予以概括。其间导致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根由是什么?(4分)

答:                                                                

试题详情

19.“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结合原文,说说它的具体体现?(4分)

答:                                                              

试题详情

20.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而看这藤,乃真气色”。(4分)

答:                                                            

六、文章赏析(14分)

试题详情

21. 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简析本文构思行文的技巧(2)简析本文表达方式的运用

 

 

 

 

 

 

 

 

 

 

 

 

 

 

 

 

 

 

 

 

 

 

 

 

 

 

 

 

 

 

 

 

 

 

 

 

 

 

 

 

 

 

 

 

 

 

 

 

 

 

 

 

 

 

 

 

 

 

 

 

 

 

 

 

 

 

 

 

 

 

 

 

 

 

 

 

 

 

 

 

 

 

 

 

 

 

 

 

 

 

 

 

 

 

 

 

 

 

 

 

 

 

 

 

 

 

 

 

 

 

 

 

 

 

 

 

 

 

 

 

 

 

 

 

 

 

 

 

 

 

 

 

 

 

 

 

 

 

 

 

 

 

 

 

 

 

 

 

 

 

 

 

 

 

 

 

 

 

 

 

 

 

 

 

 

 

 

 

 

 

 

 

 

 

 

 

 

 

 

 

 

 

 

 

 

 

 

 

 

 

 

 

 

 

 

 

 

 

 

 

 

 

 

 

 

 

 

 

 

 

 

 

 

 

 

 

 

 

 

 

 

 

 

 

 

 

 

 

 

 

 

 

 

 

 

 

 

 

 

 

 

 

 

 

 

 

 

 

 

 

 

 

 

 

 

 

 

 

 

 

 

 

 

 

 

 

 

 

 

 

 

 

 

 

 

 

 

 

 

 

 

 

 

 

 

 

 

 

 

 

 

 

 

 

 

 

 

 

 

 

 

 

 

 

 

 

 

 

 

 

 

 

 

 

 

 

 

 

 

 

 

 

 

 

 

 

 

 

 

 

 

 

 

 

 

 

 

 

 

 

 

 

 

 

 

 

 

 

 

 

 

 

 

 

 

 

 

 

 

 

 

七、写作(60分)

试题详情

1.C  A项“啮”读音为niè。B项“薄”读音为báo,“瓴”读音为líng。D项“剖”读音为pōu,“给”读音为jǐ。

2.A “撩”应写为“缭”。

3.C  A项“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B项“卷土重来”形容失败后又重新恢复势力;也比喻消失了的人或事物重新出现。C项“不孚众望”意思是不合于众人的期望。语境中对《农民工之歌》是肯定态度,应改用“不负众望”。D项“光怪陆离”形容形态奇怪,色彩繁杂;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4.B  用词重复,“有望”,意思是“有希望”、“有可能”,应将“有望”后面的“可能”删掉。

5.B  横线上文揭开了商场“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实质并非“免费”的真相,强调对塑料购物袋实行收费并不是一种不合理的收费,而只是变“隐性收费”为“显性收费”而已。接下来横线处应围绕阐明“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重大意义来表述:先表明主张,后揭示意义;意义的排列顺序则应先说眼前现实,后说未来发展。合乎这样顺序的选项为B。

6.A  A项说法仅只说了“鸟巢”外观的美感,没有对功能性设计原理作解释。

7.B “也是世界最大的体育场”无中生有,于原文无据。

8.B  “‘鸟巢’的足球运动场和田径运动场都是南北走向”在原文无据。“运动员在比赛之中不至于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影响”不符文意,运动场南北走向,可以让运动员尽量避免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但仍有一定的影响。

9.C “‘鸟巢’继承了传统体育场建筑大跨度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手法”错误。文章最后一段强调“又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手法”。

10.D “寤”在句中应为“悟”的通假字,意思是“觉悟”、“明晓”。

11.C  A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B项两个“之”都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①句“于”为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由于”、“因为”;②句“于”亦为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被”。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12.D  原文交代,胡叔才第二次落第后,“惭其邑人,不能归”,他内心痛感惭愧是在乡亲面前不好意思;而不是“内心痛感愧对父母”。

13. (1)等到胡叔才长大可以游学后,他的父母又是出资让他外出求学,一点也不吝惜。(句中关键词为“壮”、“游”、“靳”。)

(2)到处寻找有才能的人,向他们学习写文章,一心想让自己显达,让父母也跟着显耀(句中关键词为“追”、“显”、“亲”。)

(3)有人非议有人嘲笑却始终不后悔,不是贤明的人能做到这样吗?(句中关键词为“或”、“訾”、“之”。)

14. “然”指胡叔才的父母像别人那样“莫肯命儒者,遇儒冠者,皆指目远去”。

【参考译文】胡叔才,是铜陵的大族(子弟),(胡氏家族)世代以资财闻名。(胡氏家族)中的纨绔子弟把放纵、游荡当作自己主要的事情,规矩谨慎的人则努力多置田地以扩充资产。这以前,乡中富有人家有让子弟求学的,耗费千金的资财,最终没有成就。乡中那些富有人家以此为借口再不肯出资让子弟求师学习,遇到读书人都指手画脚,远远避开,好像怕他们沾染了自己似的,即使是胡氏家族也是这样。唯独胡叔才的父母不这样,在胡叔才小的时候,就拿出重金,聘请好的老师教他。等到胡叔才长大可以游学后,他的父母又是出资让他外出求学,一点也不吝惜。过了几年,和友人一同去参加考试,没有考中回来了。乡中有一部分人公开非议,有一部分人暗中嘲笑。他的父母更加坚定,不后悔,又拿出钱财让他出去求学。

胡叔才是个非常孝顺的人,为父母教导自己的诚心而感动,到处寻找有才能的人,向他们学习写文章,一心想让自己显达,让父母也跟着显耀。没几年,就优秀出众,有考中进士的才能,又与友人一同去参加考试,不幸又因考官不了解自己而落第。他不因为我愚蠢而同我交游,曾经对我说起他父母望子成龙的想法,并说在乡亲面前感到不好意思,所以现在不能够回去。我对他说:“回去吧,俸禄和官位,是一般人的追求并把它作为炫耀的资本。那些有才德的人内心充满了‘道’,并且显露在才艺上,虽然没有俸禄和官职,那荣耀依然存在啊。你的父母,不同于那些平庸的人,而让你走上追随圣贤的道路,能说他们不贤明吗?有人非议有人嘲笑却始终不后悔,不是贤明的人能做到这样吗?现在如果舍弃对道德的追求而以富贵和官位为荣,大概就不会是这样的。这样看来,你用来让父母荣耀、解除心中惭愧的(理由),就很多啊。从前非议嘲笑你的人,本来就是平庸之人,哪里值得你惭愧呢?你姑且带着我的话回去,告慰父母,他们也会非常高兴,对你将会怎样呢?“胡叔才于是坦然醒悟,准备行装回去了。我就写些用以告慰他父母的话送给他。

15.颈联“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写雨中的情状,暴雨有如大海倾泻一样骤下,竹枝被压弯了下来;但随即重又昂首挺起。乌云聚集,云聚时候山影晦暗不明;但转瞬之间,又被大风吹散,云散则山角微露光明。表面写雨,实则借暴雨、竹枝、乌云、大风、光明来隐喻当时局势,诗人坚信:乌云终将消散,黑暗终要过去,光明终会重现。金兵的肆虐只能得逞于一时,最终南宋王朝能够迎来光明胜利的时刻。

末联“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写观雨时的感受。诗人说:方当我南方士众,整顿衣甲兵马,誓与金人决一死战之时,忽有此洗兵之雨,则群龙之兴作,真可谓有知时之灵了。既如此,则我屋之渗漏,漉漉满地,也在所来惜了。诗人因雨而寄怀,表示对抗金的胜利的渴望,为了重见太平,不顾个人利害。

16.(1)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2)①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7.反复、比喻、拟人。形象地刻画出“古藤”外形的怪异,泻染“古藤”生命中遭遇的磨难。为下文的叙述和议论作张本、铺垫。

18.惊奇――敬慕――景仰。其间变化源自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的深入。

19.古藤赖于依附支撑的大树倒塌之后,古藤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历经风霜雨雪的考验,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20.古藤饱经1300年的风霜雨雪,并且失去了赖于依附的大树,但仍能顽强地活着;有“气”。古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有“色”。由此可见,“古藤”“乃真气色”。

21.(1)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在构思上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者描写了一株失去了依托的大树,但却并不因此而丧失了生存的意志。“古藤”“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作者益是渲染出古藤的不凡,实质益是颂赞现实生活中那些无有依靠、仅凭自己艰辛奋斗、奋勇打拼精神的可贵。在行文上,文章开头倾注笔力细致描写古藤,表达自己惊奇的感受,并谈及与古藤相关的神话传说,以烘托古藤的美丽意象,抒发自己对古藤的敬慕之情。接着作者展开联想,由古藤生发开去,由古藤联想到了类似于古藤的现实中的人以及与古藤类似的精神。结束重又回到对古藤的议论,归结题旨,再次抒发对古藤的景仰之情。通观全文,由描写起笔,由议论收束,前后呼应,首尾圆合。

(2)文章作为一篇抒情散文,在表达方式上的运用上,以抒情为主,融抒情、描写、叙述、议论为一体。文章开头运用描写,交代出文章的抒情对象,在描写之中,融入了作者对古藤的惊奇感受。为了更好揭示出古藤神奇的特征,作者又插入叙述古藤由来的美好神话,在叙述之中巧妙地融入作者的喜爱之情。为了更好的抒发作者的敬慕之情,作者围绕古藤的艰难命运展开议论,同时联想到与古藤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事展开叙述和议论。由物及人,升华主题。作者的用意不仅仅是颂赞一株“古藤”,还在于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益是渲染出古藤的不凡,实质益是颂赞现实生活中那些无有依靠、仅凭自己艰辛奋斗、奋勇打拼精神的可贵。

22. 请参照2008年高考大纲作文评分标准执行。

【写作指导】

这幅漫画题为“伯乐爱马图”。画面上,一匹“千里马”正在奋力奔跑,可它的四蹄却全被包裹着,以致它用尽全身力气也跑不快。原来,这是在旁边微笑着的伯乐的“杰作”:他爱千里马,担心马蹄受到磨损,他竟把马蹄用布帛包裹起来。读罢漫画,我们在忍俊不禁之余,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庄子》中鲁侯养鸟的寓言故事:鲁国的郊外飞来一只很大的海鸟,鲁国国君很喜欢,就毕恭毕敬地把这只海鸟迎进了太庙,演奏九韶这样庄严的音乐取悦它,准备了美酒给它喝,宰了牛羊给它吃,每天用这样的礼仪供奉这只海鸟。而这只海鸟呢?目光迷离,神色忧郁,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就这样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庄子说,这叫“此以已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也就是说,这是以养人的方式养鸟,不是以养鸟的方式养鸟。这是以人喜欢的礼仪对待鸟,而不是以鸟自己的心思在对待鸟。它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应该顺其自然,而不能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同样,对待千里马,要舍得让它奔跑,要让它的马蹄在奔跑之中得到磨练,唯其如此,才能达到“百炼成钢”的程度。我们在构思当中,可以联想到现今学校和家庭在对学生和子女教育中所存的溺爱现象进行立意,阐述自己对教育的见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