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内江市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前必须将姓名、考号和学校名称填写在密封线内。

    2.考生做语文试题时,一律将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上,选择题只需把正确选项填写在对应题

后的括号里。答完试题后,将所有试卷上交。

    3.只参加毕业会考的考生可只做会考卷,要参加升学考试的考生须完成会考卷和加试卷两部分。

一、积累、运用(19分)

    1.在括号里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从备选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3分)

    一排排涌浪荡涤着心头的尘埃,灵感被浪涛击伤,(    )露着一片苍白。时间满面    _________.没有了往日的神气今日的风采,我的眼睛,久久驻扎在_________的过去与遥远的未来。

    备选词语:晦暗、昏暗;流失、流逝

试题详情

    2.下列文句中,有关“齿…“耻”二字的使用,正确的选项是(    )(2分)

    A.干了坏事还诬陷别人,难怪别人说他无齿。

    B.高举公理正义的大旗却做伤天害理之事项,最令人不耻。

    C.谦虚的人能不齿下问,骄傲的人总自以为是。

D.有些人只写过两三篇小文章就自称才子,真让人齿冷。

试题详情

3.对下面句子表述的主要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2分)

内江是一个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巴蜀腹心城市,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内江文化底蕴深厚,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名人故里而倍受景仰。“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美誉几乎是内江的代名词。内江有“甜城”的称谓,还是川中水陆要冲。陆路为成渝必经之道,古驿道至今犹存,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之称。

    A.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川中枢纽、川南咽喉;大千故里、书画之乡

    B.川中枢纽、川南咽喉;大千故里、书画之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C.大千故里、书画之乡;川中枢纽、川南咽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D.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大干故里、书画之乡;川中枢纽、川南咽喉

试题详情

5.李肇星的讲话表达了哪两层意思(每层15字以内)?为什么他能成功说服老太太?(4分)

表达的意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说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6.有些文学人物评论,虽片语只言,却能形象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巧妙地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如:诸葛亮――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请参照示例,从下面的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位写一则简短评价。(2分)

孔乙己  关羽  孙悟空  奥楚蔑洛夫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二、阅读理解(31分)

三、作文(50分)

19.题目:路上

要求:以“路上”为题目,自定主题,自选文体(除诗歌外);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人名、校名等。

 

 

 

 

内江市2007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加试卷)

试题详情

一、(20分)

1.将下面句子组合成一个单句,不能漏掉主要信息,可以增删、改动个别词语。(4分)

《独秀文存》为1926年简装本,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该书的论文集收录了作者自1915年至1922年的60多篇论说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在横线上将结论性语句补充完整(4分)

试题详情

据报道,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日在北京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4586位企业经营者中,约95.8%认同“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说法,不同意的仅占3.7%。从这份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意识已经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认真研读下面的材料,将自己的研读成果按要求写在后面(8分)

材料一:黛玉道:“作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难怪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材料二:于丹当初在少年宫学过书法,老师告诉他们握笔要练习“凤眼法”,就是拇指与食指挨得较近,拇指在下呈一平线,食指略弯,看起来像凤的眼睛。于丹一直觉得这样习字很累,问启功先生(著名书法家)是否有别的办法。启先生说:“他那叫‘凤眼法’吗?我看叫‘鸡爪法’!你要是成天比划着那姿势,你还能写字吗?骑过自行车吧?你死死拧着车把,不是撞大树就是撞老头。都说王献之练字的时候,王羲之站在后边没能把他的笔抽出去,你说他是让儿子练字呀还是练拳呀?”

①黛玉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是如何理解的?请用她原话中的语句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则材料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4.古代汉语有一种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用法,如“担中肉尽,有剩骨”的“止”通“只”,下列文句中属于这种用法的是(    )(4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将军身被坚执锐

    C.其一犬坐于前    D.此皆良实

(一)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5--6题(10分)

秋思

张籍(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题详情

二、(30分)

5.结合诗句理解,作者在什么情景下想起“作家书”的?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1.3亿年前遗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90%的胡杨在中国,中国90%的胡杨在新疆,新疆90%的胡杨在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32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3800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两个天敌彼此对视着,彼此僵持着,整整一亿年。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40℃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的严寒中挺拔。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热血沸腾。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朽。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

试题详情

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的红柳。为了胡杨,为了胡杨的精神。她们自愿守在最前方。远在天涯海角的红树林,与胡杨一样,他们生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身后的人们用泥土塑成一个个偶像放在庙堂里焚香膜拜,而将他们这些真正神圣的勇士砍下来烧柴。短短几十年,因过度围海养殖与滥砍滥伐,中国4.2万公顷的红树林已变成1.4万公顷。为此,红树哭了,赤潮来了。

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让胡杨不倒,其实并不需要人类付出什么。胡杨的生命本来就比人类早很多年。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成成的泪。这凄然无语的树,只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他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给他们。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就能化出沸腾的热血,就能化出清白的正气,就能让这批战士前仆后继地奔向前方,就能让他们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

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站在这凄然高耸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红柳与红树,请他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想哭,我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我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我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因为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鼓励。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偶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原载《北京晨报》有删改)

试题详情

7.本文大气磅礴,一气呵成,文章思路十分清晰,请简要叙述文章的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8.文中说“我想哭……然而我不会哭”,这是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9.文章重点是写胡杨,文中却写了“红柳”、“红树林”,这是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0.本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1.本文及学过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涉及的共同话题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