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博山第一学期初三期中教学质量诊断性检测
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表格)
1.几个同学在讨论测量出现的错误和误差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C.只要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D.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少的物体,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运动路程相同,所用时问越多的物体,速度越大
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问的关系是s=vt,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个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从图可知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v甲>v乙 B.v甲< v乙 C.v甲= v乙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4.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
5.一人骑自行车由东向西行驶,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西疾驶而过,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不运动 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
6.用竹笛和小提琴同时演奏同一支乐曲,但人们听声音就能区别出来是由哪一种乐器所奏,这是因为两种乐器的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离听众的距离不同
7.下列四个句子:
①这首歌曲太高,我唱不上去; ②引亢高歌;
③她是唱高音的; 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听到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A.大于
9.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棍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的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症”。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10.大会礼堂和大剧场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这是为了
A.装饰 B.减少声音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增强声音的反射
11.一束光线以30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A.1000 B.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黑板某处反光是由于该处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B.只有镜面反射才遵循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
C.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
D.反射时,入射角随反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13.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A.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B.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C.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太阳未出地平线,而人已看到了太阳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缘故
B.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疏密不均,使光发生了折射而产生的
C.水中出现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缘故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是由于光折射的结果
15.某人站在平静的河边看到水中有鱼在“云”中游动,他所看到的
A.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象,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象
B.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象,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象
C.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象。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象
D.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象,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6.一艘船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相对于树来说,人是__________的,小船是__________的。相对于船来说,人是__________的,树是__________的。
17.换算下列单位:
(1)新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百元券的长度为
(2)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电子器件芯片中的线宽已降到m
18.火车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甲、乙所示。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是
19.乐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由振幅决定的,__________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__________是由发音体决定的,三要素中__________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0.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地震或台风来临之前,有些动物会表现出异样,好像他们预感到灾难快要降临,这是因为地震、台风发出的__________引起的,这种波人耳听不到。
2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k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__________ (填“大”或“小”),光年是__________的单位。
23.写出下列各现象所遵循的光学规律:
①小孔成像__________ ②静湖映明月__________
③池清疑水浅__________ 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__________
24.选填以下三种镜子: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汽车的观后镜是__________,手电筒的“反光碗”是__________,太阳灶用的反光镜是__________。
25.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9分)
26.如图所示,S为一个发光点,P为平面镜前的某一点,试画出由S发出的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路图。
27.根据图中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8.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4+3+5=12分)
29.小明为了探究物体的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运动路程s/m
汽车A
0.1
0.2
0.3
0.4
汽车B
0.2
0.4
0.8
1.2
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
汽车B
0.5
1
2
3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下图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运动?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要长?
30.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则铃声将会_____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你将会___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
31.小刚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用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块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点燃蜡烛A)
(1)刻度尺是用来研究___________的关系;
(2)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接受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
(4)小刚在实验中取得如下的数据: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5)经实验探究,你得到的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4+7+6=17分)
32、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l.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
33、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全线提速,提速前列车平均速度约
34.小明步行从校门口出发,20min后小刚骑自行车也从校门口出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