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济宁嘉祥县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物理试卷
一、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科学家和其主要贡献连接不正确的是
A.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B.张衡――制造了中国第一个地动仪
C.牛顿――奠定经典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建立量子力学体系
2.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长度的单位应该是cm
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B.教室的宽度约为60
C.小明的身高约为1.68 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
3.十一国庆长假,宇轩从旅游区买回一个银质纪念章,但是有的同学认为这个纪念章很可能是铁质的,于是有个同学在争论无果的情况下,建议我们可以用磁铁吸一下试试。就“用磁铁吸一下”这个环节来说,应该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假设猜想
4.北京奥运会赛况将采用地球同步卫星直播,同步卫星虽然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地球上空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三者均可
5.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下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6.夏天戴着红色镜片的眼镜看到绿色的树叶是
A.红色 B.绿色 C.黄色 D.黑色
7.如下图是2008春晚节目《逗趣》中的一个画面,“狗叫、鸟鸣及手影……”,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手影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演员模仿的是动物叫声的音调
D.居民家中电视机收到该节目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
8.如下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9.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10.物理学中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关于“光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线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B.光线是利用“物理模型”法建立的
C.“光线”的建立过程是一个抽象的过程 D.光线重点反映了光波的直线性
二、填一填(每空3分,共33分)
11.
12.下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射击运动员射击比赛的图标,该图标生动地说明运动员要想击中靶心,都要闭上一只眼,然后让另一只眼和枪上的准星、靶心在同一直线上,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13.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所示为某同学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出租车专用发票。则出租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时间是________s,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15.我市新成立的“北湖旅游度假区”因环湖种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______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6.如下图,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发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没NO向后折,在NOF面上将_________________。
二、探一探、作一作(17题8分,18题6分,19题6分,20题3分,共23分)
17.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闹钟,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上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_____(强/弱)于玻璃板。
18.如下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将玻璃后放一只与A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直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的距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下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_cm。
20.在下图中,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请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四、理一理(共14分)
21.体育课上老师安排男女同学分组打篮球,小华发现男女同学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与大家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材料有关。
于是,小华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制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球的型号
下落高度/cm
地面材料
反弹高度/cm
1
#7
120
木质
80
2
#7
120
水泥
90
3
#7
150
水泥
110
4
#6
120
木质
80
(1)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2)通过他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无关。
(3)上述探究过程使用的探究方法叫做_________法。
(4)小华用秒表分别测得拍(标准女子)篮球上升时间和下落时间分别为0.2s和0.25s,请帮小华分别计算#6(标准女子)篮球上升和下落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