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枣庄市滕州东南协作区联合竞赛

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共34分,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鸽子靠次声波导航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   

C.月球上两宇航员利用声波进行面对面交流D.90 dB是学生学习的理想环境

试题详情

2.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试题详情

3.今年入夏以来,太湖由于水位持续偏低、天气高温少雨、湖水富营养化严重等因素,导致蓝藻大量繁殖,使湖水呈蓝绿色油漆状并发出腥臭味,蓝藻呈蓝绿色是因为(  )

A.白光照在蓝藻上,蓝光、绿光被反射,其余色光被吸收   

B.白光照在蓝藻上,蓝光、绿光被吸收,其余色光被反射

C.蓝藻是光源,自身能发出蓝光、绿光

  D.蓝藻是光源,自身能发出除蓝光、绿光以外的其余色光

试题详情

4.如下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

  B.如果看远处是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 

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

  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

试题详情

5.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试题详情

6.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试题详情

7.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反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试题详情

8.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2),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试题详情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试题详情

9.图3是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情况及对其进行矫正的图,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图是(  )

试题详情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10.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足紫外线

试题详情

11.如图4.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  )

试题详情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试题详情

1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试题详情

13.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5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4.如图6.现代建设中出现一种新型的材料,这种材料在低于10摄氏度为固态,在15摄氏度左右开始熔化,超过40摄氏度的时候完全熔化,把这种小颗粒制成小颗粒,均匀的混入水泥等材料中,制成地板或者墙板,用于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修建房屋。下列温度一时间图像中,能表示这种材料凝固的图像是(    )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5.护士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足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是39.5℃

试题详情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至少有一人体温高于39.5℃

试题详情

16.下表列出了在标准大气压下三种气体的沸点,今设法把空气液化逐渐提高温度,利用沸点的不同分理出不同的气体,那么先后得到的气体的顺序是(    )

  A、氧、氮、氢       B、氢、氮、氧         C、氧、氢、氦  D、氢、氧、氮

物质

沸点(℃)

一l83

―196

―253

试题详情

17.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

试题详情

二、填空(每空1分,共计21分)

1.声音是由        产生的,上课时,老师单凭声音也能识别是谁在说话,这是由于讲话时每个人的         不同。请说出在你身边常听到的一种噪声是            

试题详情

2.常用体温计的量程是         ,它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8,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              像。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3.如图9所示,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    色,图中区域2应标    色。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的颜色是           ,裙子的颜色是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4.“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名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这说明了霜是由于气温很低而使空气中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雪后,由于雪的                     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试题详情

5.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某同学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下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为         ;午后,随着太阳西斜,应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6.寒冷的冬天,洗涤充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的效果特别好,这是因为热水的温度超过了油污的        ,而使油污          缘故。

试题详情

7.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液化/汽化)现象,并             (吸收/放出)热量。食物放入冰箱内,温度逐渐下降,这是通过           (做功/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食物的内能。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8.水烧开时从壶嘴里会冒出“白气”,夏天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棍四周也有“白气”,这都是         现象,据你观察,冰棍周围的白气会          (“上升”,“下降”)

试题详情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12分)

1.在图13、14中画出入射光线。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如图15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3分)

    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中A、B所示。则图中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沸腾是一种             的汽化现象。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题详情

时间/min

6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

91

93

95

97

97

97

97

97

(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

(2)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当地的大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停止对烧杯加热后,烧杯中的水将        (填“能”或“不能”)继续保持沸腾。请你写出两种使瓶内的水再沸腾起来的方法。(用酒精灯加热除外)                      

(4)为了缩短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一种有效的操作建议:

                           

(5)为了得到水沸腾的温度特点,使水持续沸腾的时间至少应为        min。

试题详情

2.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如图17所示

试题详情

  (1)实验的器材有: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板、铅笔、刻度尺、还需要的器材是            。做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              和比较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实验中不使用平面镜的原因是                  ;直尺的作用是                  

  (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棉后出现蜡烛的像,要想研究成像特点,关键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具体的做法应该是                      ,  这种研究方法叫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如果把手指放在“烛焰”上的手指       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如果在像所在大体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虚”)。

  (4)欢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后来终于使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5)迎迎用铅笔记下B的位置后移去后面的蜡烛B,用刻度尺将AB的位置连线发现与镜面         。图18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l、Bl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试题详情

  (6)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试题详情

3.图19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试题详情

  (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蜡烛的中心大致在            上。

(2)小明把凸透镜放在太阳光下,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知道地面上出现一个最亮,最小的亮点,测得亮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cm;然后调整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处,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一定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           ,直至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应该是倒立          的实像(填“放大”,“等大”、“缩小”)

  (3)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把凸透镜从距蜡烛一倍焦距处向蜡烛移动2cm,可以从         (选填“光屏一侧”或“光屏另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        的虚像,      就是利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