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北京市宣武区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理综物理部分         2007.4

 

13.关于热现象的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都一定能够发生

B.热机可以持续地把燃料的内能100%地转化为机械能

C.随着技术的进步,把物体的温度降低为绝对零度是有可能的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4.做双缝干射实验时,要增大屏上相邻亮条纹之间的距离,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                             B. 增大光的频率

C.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D. 增大光的波长

 

15. 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强到弱排序正确的是

A. α粒子,β粒子,γ射线                          B.β粒子,α粒子,γ射线

C. γ射线,α粒子,β粒子                          D.γ射线,β粒子,α粒子

16. 一简谐横波正在沿着x轴的正方向在弹性绳上传播,振源的周期为0.4s,波的振幅为0.4m,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在t0+0.2s时

A.质点P正处于波谷             B.质点P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

C.质点Q通过的总路程为1.2m    D.质点M正处于波峰

 

17.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盛水容器中,用固定于容器顶部的细线使一实心钢球悬挂在水中,此时容器底对地的压力为N1。由于某种原因细线突然断裂,则钢球在水中加速下沉的过程中,容器底对地面的压力为N2,那么N1与N2相比较是

A.N1<N2                         B. N1=N2

C. N1>N2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8.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初速度v0开始加速行驶,经过一段时间t后,汽车前进的位移大小为s,此时汽车恰好达到其最大速度vm,设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始终不变,汽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恒为f。那么下列四个表达式中,能够正确表达汽车的牵引力在这段时间内做功的是

A.fvmt                    B.Pt+fs                 C.  f t(v0+vm)         D.mvmv20

19.如图所示,P、Q是电量相等的两个正电荷,它们的连线中点是O,A、B是PQ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两点,OA<OB,用EA、EB、UA、UB分别表示A、B两点的场强和电势,则

A. EA一定大于EB,    UA一定大于UB

  B. EA不一定大于EB,  UA一定大于UB

C. EA一定大于EB,    UA不一定大于UB

D. EA不一定大于EB,  UA不一定大于UB

 

20. 重量为m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从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a所示,为了定性地表达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在图b所示的图像中,纵轴y应为该物体的:

A. 位移大小s             B.加速度大小a

C. 动量大小p             D.动能大小Ek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0分)

21.实验题(20分)

(1)(4分)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1mm,游标 上有10个小等分间隔,现用此卡尺来测量工件的直径,如图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_。

 

 

 

 

 

 

(2)(16分)在“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中,给出的器材为:

木板N、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张,电动势为12V内阻不计的电源E,用作电极的金属柱状结点A和圆环状金属圈B各一个(放置在导电纸上并能够与导电纸接触良好),滑线变阻器R,量程为6V内阻很大的直流电压表,开关K一个,如图所示。现在要用这些仪器模拟描绘,独立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等势线的分布情况。

①请在现有的图中连线,画出该实验电路的完整原理图。

 

 

 

 

 

 

 

 

 

 

②本实验中,在木板的上方,三种纸张自下而上摆放顺序是

A.白纸、复写纸、导电纸   B.导电纸、白纸、复写纸    C.复写纸、白纸、导电纸

③下面是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将所缺的内容填写在横线上方。

a.接好实际的实验电路。

b.调整滑动变阻器,使滑动头靠近(填C或D)。

c.合上电建K,并将探针P和A相接触,调整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读数为5V左右的确定值。

d.用探针压印的方法把A、B的位置标记在白纸上。画一线段连接AB两极,在连线上选取相邻的点间的电势差相等的4个点作为基准点,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压印在白纸上。

e.将探针与某一基准点相接触,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移动探针,若探针触到某一点时,发现,用探针把这一点位置也压印在白纸上。用相同的方法找出此基准点的其它若干等势点。

f.重复步骤e,找出其它3个基准点对应的若干等势点。

g.取出白纸画出这4个基准点所各自对应的等势线。

④在理想情况下本实验所画出的等势线形状应该为:。

A. 疏密均匀的同心圆     B. 疏密不均匀的同心圆   C. 疏密均匀的平行线    D. 疏密不均匀的平行线

 

22.(16分)已知地球的半径R≈6.4×106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万有引力恒量G≈6.7×10-11N?kg2/m2。由此推导并估算:(把结果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即可)

(1)地球的质量M约为多少?

(2)近地环绕卫星的最大线速度v1约为多少?

 

 

 

 

23.(18分)如图所示,在固定的水平的绝缘平板上有A、B、C三点,B点左侧的空间存在着场强大小为E,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A点放置一个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物块,物块与平板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给物块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之后,该物块能够到达C点并立即折回,最后又回到A点静止下来,求:

(1)此过程中物块所走的总路程s有多大?

(2)若已知AB=l1,那么物块第一次到达B点时的速度vB是多大?

(3)若已知BC=l2,那么物块所带的电量q是多大?

 

 

 

 

 

 

24.(18分)空间某区域内存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B,在磁场区域内有两根相距l1的平行金属导轨PQ、MN,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如图所示。PM间连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QN间连接着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两板相距l2。一根电阻为r的细导体棒cd,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不计导轨和导线的电阻。若导体棒cd以速率V向右匀速运动时,在平行金属板a、b之间有一个带电液滴恰好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求:

(1)液滴带什么电?为什么?

(2)若带电液滴的重量为mg,求滴液的带电量q是多少?

(3)带电液滴在a、b之间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从图中的P点开始,当位移大小恰好等于该圆的直径时,所对应的时间tn 可能是多少?

 

 

 

 

 

宣武区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D

B

C

A

B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

21.(20分)

(1)29.8mm(4分)

(2)①如图:( 4分)

②A…..…………..(4分)

③D;电压表的指针仍在U1处…………(4分)

④B…………(4分)

22.(16分) 解:

(1)由重力的概念知:G=mg……..①(3分)

∴M=R2g/G…………………..…………②(2分)

即M=(6.4×1062×106/7×10-11≈6×1024kg……………………….…….(3分)

(2)对质量为m的近地卫星,应用牛Ⅱ律有:

mg=mv2/R………………………………………………………………….…………..③(3分)

∴v=……………………………………………………………….….………….(2分)

≈8×103m/s……………………………………………………..…………(3分)

23.解:(1)对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有:

μmgS=mv……………………………………………..….……..①(4分)

∴S= v/μg………………………………………………….………,,,,..….(2分)

(2)对AB段应用动能定理有:

μmgl1=mv-m v………………………………………………….…..②(4分)

∴ vB= .......................................................…...………….......(2分)

(3)对A→C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

μmg+qEl2=mv………………………………………..…………..…③(4分)

∴q=m v/4El2……………………………………………………………..…..(2分)

24.(1)正电(3分)

因为竖直向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说明重力与电场力平衡,电场力方向向上,又经判定,a板带负电,b板带正电,所以液滴必带正电………………………………..………………..(2分)

(2)∵mg=qE………………………………………………………..………….……..(2分)

l2E=Ucd……………………………………………….……………..……………….…..(2分)

Ucd=ε………………………………….………………….……….……..………(2分)

ε=Bl1V……………………………………………………………………..……..………..(2分)

∴q=l2mg(R+r)/l1VRB……………………………………………………………………(2分)

(3)tn=T(2n+1)= (2n+1)(n=0,1,2,…)………………………….…..(3分)